· 01 ·
儿子气势汹汹地说:“把电话拿来,我要打电话给我姐,让老爸来接我。” 两人相依为命,住在不足6平方的出租屋。 生活十分拮据。 儿子还是不肯回家, 袁显学一气之下,把儿子微信拉黑。 袁显学想不通,于是向电视台求助,试图挽回儿子和女儿的心。
· 02 ·
2020年5月,小容要和男朋友领证,需要用户口本。 她说:“你就是有事才来找我,没事就不管我死活,在哪儿你都不管。” 她咆哮道: “我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你这么恨我?”
· 03 ·
小容小时候很爱哭,眼泪还没流出来,母亲就一顿暴揍。 当问及对儿子的教育时,她说: “儿子会马上跟我认错。” 更何况,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十几年都在遭受同样的痛苦。 小容表示:“需要的时候不在,现在说什么都是扯淡。” “冤有头,债有主,他们上一辈的事情,她和她儿子的事情,不要再扯着我。”节目组千劝万劝让她和母亲通一次电话,或见一面,把问题说开。 可她依然认为,虽然缺少陪伴,女儿也不该挑拨她和儿子的关系。
· 04 ·
母亲找到女婿,跟他“控诉”说,“小容又土又丑又懒”。 她无数次想过跟母亲缓和关系,想得到母爱,也曾做过尝试。 小容说:“其实我并不恨她,所以不需要原谅,可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治愈我整个童年所经历的一切。” “小容,对不起,委屈你了,以后希望你们过得开心就好。”
放过彼此,也放过自己,就是对这场母女关系做出最大的让步。
· 05 ·
有句话说:“如果你的工具只有锤子,所有问题在你眼里都是一颗钉子。”“不打不成器”,“打你,是因为我爱你”,这一观念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式家庭。 不管是行为暴力还是语言暴力,都像一把刀,一点点凌迟她们的心。 她只是害怕皮肉之痛,加上无法和大人抗衡,不得以选择“投降”。 他一被打就认错,可为什么被母亲撕掉作业本后,毅然离家出走? 人们也许会问,除了打骂、贬低孩子,我们还有其他的教育方式吗? 在亲子关系中,只要没有殴打、斥责和人格侮辱,至少都会比现状要好。 孩子的表现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不是殴打、斥责与侮辱的理由。 反之,殴打、斥责与侮辱,也不可能长期和真正有效地,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根据自己的期待来生活和学习。 但是,父母也不是圣人,总会有被孩子气得几乎要丧失理智的时刻。如果孩子生活和学习表现很糟糕,自己气得要打人骂人的时候,可以尝试给自己立下两个观念基点: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告诉自己说:到了想打和骂的地步,本身就是我自己的教育失败,不能让孩子去承受更多痛苦。 2,然后,再跟自己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基因随我,行为模式也随我。
只有先把这口恶气,自己先放下来,调理顺畅,才有可能去寻找更好的沟通办法。 自恋,不想承认自己有错,看不到自己的错误,是人的心理惯性。 有了这种意识,接下来的相处就会有更多可能性,孩子也通常会给到父母意外的惊喜。那么,怎么才能让亲子沟通顺畅,不会轻易被孩子气得浑身发抖呢?这个结果一定是要具体清晰且客观,尽可能排除主观评价。 当孩子做错事,如果你不带情绪询问他原因,他便会正面回应你。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表达需求时,最好把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 提出请求时,要清晰地告诉孩子,我们希望他具体做什么。 如果愿意做,要对他表达谢意;如果不愿意,可以尝试倾听他的感受。 总之,站在孩子身后,去理解、支持和帮助他;而不是像牧羊人一样,居高临下,站在孩子身前,去指挥和掌控孩子,会减少绝大部分摩擦。 你愿意花心思陪孩子成长,孩子也会推动你进步,彼此成就。 只有这样,世界上才能少些“袁显学”和“小容”,少些悔恨和遗憾。 节目《好久不见2020》——《孩子,你为什么躲着我?》https://www.ixigua.com/6777282802497880590?id=6903421438238294541&logTag=x9H6k4wE346BW6cy0nSX9*本文来源:繁华事(ID:fanhuagushi)一个麻辣鲜香的公众号,不矫情,不废话。在这里有香浓味美、虐心催泪的故事;也有犀利精准的评论。无论是文笔,还是观点,都一击必杀,令人欲罢不能。部分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