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刷屏,张子枫“虐哭”亿万人:身为女性,为什么还会重男轻女?

 · 01 ·


昨晚,我自己一个人“抛夫弃子”,去看了张子枫的新片:《我的姐姐》。


最大的遗憾是,纸巾没带够。



观影全程,电影院里安静极了。唯一一次“噪音”,是坐我前一排的女孩忍不住哭出了声,然后很快又克制住自己,压抑了下去。


她是在哪里哭得不可遏制呢?

是在片子里一个孕妇为了生儿子连命都不要了的时候。

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安然,疯狂地上前劝阻孕妇的丈夫,求他不要拿孕妇的生命冒险,结果却被羞辱,被粗暴地一把推开。

狼狈跌倒在地的安然,激动地爬起来,冲那一家人喊:谋杀!你们这是谋杀!

这充满愤怒和悲怆的控诉,听得人揪心极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前排的那个姑娘哭到失了声。

又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孩吧。

当然,影片触动每个人的点都不一样。

片子里看似不经意的一句台词,背后可能就藏着一个女孩人生中的重大创伤,或者一个女人血肉模糊的过往故事。

平日里总会听到“中国女性地位够高了”的声音。然而这部片子却以不动声色的方式,让残酷的事实真相现出原形。

朱媛媛饰演的姑妈是上一代“姐姐”的代表。

为了自己的弟弟,她多次牺牲掉自己的学业、事业、梦想,甚至整个的人生,并将此视作理所当然。



到了安然这一代,女性内在的自我力量已然觉醒。





面对父母和社会舆论施加的不公,她敢愤怒,敢反抗,敢与主流的声音叫板。


然而,她的愤怒同时也让她处于极度孤独的境地。

最亲近的人认为她自私。

社会舆论谓之冷酷。

最终连相爱的人都离她而去。

太难了。

真的太难了。



 · 02 ·



我也是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


同样也是姐姐。

下面有一个小我9岁的弟弟。

没错,我的父母间隔这么多年,拼生出一个弟弟来,就是为了要一个带把的。

平日里吃的用的看起来也都是一样的。

父母嘴里强调的也都是:他们不是偏心的父母。

但是,很早的时候起,父母保单的受益人,就只有弟弟的名字。

母亲也早就明确,家里的房子是留给弟弟的,跟我无关。


为了寻求关注和认可,我在劣势的情形下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性。

我的求生欲,让我后来的适应能力和工作成绩,明显胜过我的弟弟。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 03 ·



重男轻女是怎么产生的?

在农耕社会,男性力量更大,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而女性主要负责家务和繁衍,再加上旧时医疗水平不发达,女人生产死亡率高。所以男性多,就意味着生产力高。

且长久以来,在我们的文化习惯中,儿子负责继承财产和姓氏,替父母养老送终;而女儿都是要嫁到别人家的。

所以,这也造就了大多数父母有“生儿最好”的信念。

但在新时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父母重男轻女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心理学概念:认同(identification)。

知乎上有人分享了一个故事。

一位姑娘,十几岁的时候,父母想把她卖给偏远山区的一个傻子当媳妇,她不愿意,父母暴怒,让她要么从命,要么去死。

被卖之前她逃出了家,跑去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她发誓一生都不再回家。

好在命运眷顾,她靠自己的努力,开启了新的人生,结婚,还生了一个女儿......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直到有一天,她鼻青脸肿地去上班,在同事的关心询问之下,她才说出是爱人打的。

然而被打的原因却让大家噤声了——她想把女儿扔了,生个儿子。

作为不被重视的女儿,她在看似摆脱厄运后,为什么要像父母对待她那样,让女儿重复自己的痛苦经历呢?

明明她现在的生活很好,老公也并不重男轻女,怎么她却还是那样轻贱女儿呢?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认同”,是我们抵御焦虑和无力的一种防御机制

对于这个女人来说,被父母像物品一样抛弃和利用的体验太糟糕、太令人绝望了。她承受不了“为什么被卖掉的是我”、“为什么你们宁愿我死也不愿意要我”的痛苦。

因此,她要把这件事,变成了一件“非个人化”事件。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认同父母“男尊女卑”的思想:

“女孩遭到这样的待遇很正常,生为女孩,就只能有这样的命。”

毕竟这比让她去想“我父母根本不爱我,只是想利用我”,要痛得少一些。

因此为了应对内心的愤怒和绝望,她要让女儿重复自己的命运,只有这样,她才能继续告诉自己:

“不是我不好,所有女孩和我都是一样的命。”

通过“认同”,她把痛苦从个体的,转为集体的。当整个集体都在痛的时候,她便能够弱化自己的痛苦。


此外,还有一种应对方式,是带有更多嫉妒的:

许多母亲饱受男尊女卑和不幸婚姻的痛苦,在家中有了年轻女孩之后,不管这个女孩是她们的女儿,还是儿媳妇,她都见不得女孩们过得好,所以她就会想方设法打压她们。

这本质上还是母亲们在释放自己的愤怒。

她们深深恐惧自己遭受不幸,是由于自己不好、自己无能,但又不敢面对这样的事实,所以只能告诉自己:“你之所以被那样对待,是因为你所处的位置/作为女孩的命运。”

所以当新的女孩出现,她们便找到机会让这些孩子也饱受同样的苦难,以抵御自己不敢和命运抗争的无力。

她们对于幸福生活无比渴望,却又十分绝望,绝望到甚至不能看到其他人幸福,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女儿:

“如果我过去没有得到,你也别想得到”。

悲剧,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 04 ·



重男轻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刺痛着所有人。

在男尊女卑的家庭中长大的女孩们:


● 容易自卑、自我价值感低,总是渴望证明自己,甚至总想比男人强,因此也总在竞争和比较。


● 竞争的环境,让她们活得很焦虑、紧张,也很难柔软下来,真正去享受亲密关系。她们对男人更多的感受是愤怒和嫌弃。


● 低自尊也导致她们容易过度付出,又或者是深陷虐待性的关系中不能自拔。





我的一个来访者莉莉,她的母亲从小只疼弟弟,哪怕莉莉成绩很好,母亲也不同意她读书,而是早早让她去餐厅打工,挣钱给弟弟改善生活。

后来一个年纪比她大二十岁的男人看上了她,母亲使劲撮合他们,因为男人有权有势,能给家里带来便利。

迫于母亲的压力,莉莉十几岁便开始了和男人同居的生活。她提出想继续读书,男人爽快地为她付了学费。而莉莉,因为花着男人的钱,所以不得不隐忍和做出妥协。

男人不愿意避孕,导致莉莉做过七次人流。

母亲知道后,非但没有心疼她,反而还逼她和男人领结婚证,觉得只有把这段关系坐实了,男人以后才能罩着自己的小儿子。

就这样,莉莉和这个男人结了婚。

但因为天生聪明,莉莉毕业后顺利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之后在职场上不断晋升,做得比所有男同事都更加优秀,有了底气之后,她毅然决然地离了婚。

后来遇到了现在的老公,脾气好,能力强,十分欣赏她,也很疼她。


听到这儿,你可能以为莉莉终于能摆脱母亲的阴影,化悲剧为喜剧了,但并非如此。

过去的几十年里,莉莉活得十分拼命,永远在证明自己比别人好,试图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在家中争得一点点的关爱和地位。

所以结婚之后,莉莉也习惯用这样的方式对待老公。

明明老公对她很好,她却总是盯着老公的不足,觉得他太木讷,不够果断,不能成大器等等,一言不合就想离婚,她说:

“无论他怎么努力,我都觉得他不够好。”

这其实是莉莉自己内心的投射。

无论怎样努力也得不到家人认可的,是她。

这是她从小被对待的方式,也是她仅会的方式,因此她便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丈夫。

弟弟闯祸欠下巨债时,丈夫因为心疼她,希望帮她在家中争取一些地位,便帮弟弟还了债;

在母亲却变本加厉,要求莉莉给弟弟买一套结婚用的房子时,丈夫也为了她一再退让,又帮弟弟添置了房子。

但不管做多少,莉莉还是对丈夫感觉不到爱,反倒更加愤怒和嫌弃。

她来找我咨询,就是因为感觉实在过不下去了,每天都在歇斯底里。

通过咨询她才认识到,自己的愤怒和嫌弃,其实根本不是对丈夫的,而是对自己、对母亲、对男性这个群体,甚至是对命运的。



当然,重男轻女的受害者不只是女孩,还有男孩:

比如莉莉的丈夫和弟弟。丈夫和许多男人一样,承受着来自女性的无名愤怒,他们的爱和好意总是不被看见,甚至被恶意曲解。

而莉莉的弟弟,由于从小被溺爱,十分自我,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习惯不劳而获,因此很难适应社会规则。

这样的男孩,尽管从小被父母们捧在手心里,但最后往往都长成了“废人”。

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的政策出现,重男轻女的伤害被进一步放大,为了得到男孩,大量女婴被“杀害”。

在家族系统排列中,很清晰地呈现了堕胎/杀死孩子所带来的危害:

哪怕活着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有死去的姐妹,他们潜意识中仍会感到内疚,认为自己不值得活着。

因此,他们要么活得没有生气,抑郁、堕落;要么极其忙碌,同时做着许多事,面对着极大的压力......

仿佛要通过这种方式,替死去的姐妹们活。



 · 05 ·



那么,如何减轻重男轻女带来的伤害呢?

这里我们从家排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如果你有被打掉或者被送走的姐妹,你首先要做的是,在心中给她们留一个位置。

在家族系统排列中,我们认为,每一个在系统中存在过的人,都需要被看见,需要拥有属于他们的位置。

如果他们被忽视、拒绝、排斥在外,那么系统中总会有其他人“认同”他们,去填补这个位置。

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系统中总会有人通过某些行为表现,让人们不得不想起那些没得到位置的人。

活着的孩子虽然活着,但是毫无生气,总是游离,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也有可能ta会生病,以这种方式“寻死”,寻求解脱;又或者ta十分忙碌,一个人做好几个人的事情。

这其实都是我们潜意识在替死去的那些孩子们活……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心中,对家里面没有活下来的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们说:“你们也属于我们。我在心里给你们一个位置。”

接下来,再告诉她们:“我看见并且尊重你的命运,我也尊重我的命运。既然我活了下来,就一定会好好活,活出我自己,活得精彩,这样才不会让你们白白离开。”



如果你是一个出生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请你观想所有的女性祖先都站在你的面前。

你能体会到女人们的痛苦,她们饱受压迫、摧残,同时你又能深深地体会到她们的坚强和力量,那是一种隐忍的力量。

她们在夹缝中生存,在绝境中坚持,但是也从未放弃希望——因为一旦她们放弃了,就不会有今天你的存在。

无论多么艰难,她们都把生命传给了你。而她们的坚强、力量、智慧,也都在你的身上。

你观想,是她们的隐忍和努力,帮助你离开了旧时代,跨入了新时代。没有那些苦难,我们也不会如此珍惜今天的幸福和自由。

她们的苦难,化作一种巨大的祝福,推动你往实现自我的方向前进。

你在心中向她们深深鞠躬,感谢生命,感谢我们活着。然后在你的想象中慢慢转身,感觉所有的女性祖先都在你的身后,而你面朝着太阳,面朝着未来。

你大声地对未来说:“我是一个女人,我的存在是受到祝福的。我是好的,我是值得的。”

经常做这个练习,你将提升自尊,对家族中的女性有更多的慈悲,并且从她们身上获得更多的力量。

毕竟,所有的伤痛,都教会我们如何爱自己,爱生活。

参考资料:
1. 海灵格《谁在我家》
2. 百度百科:认同(心理学名词)
3. 重男轻女可以严重到什么地步?知足常乐的回答



*本文来源:张德芬空间(ID:tefenchangpublic5),分享自我负责的理念,倡导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读者产生积极转变。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

姓名
电话
所选校区
省市
所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