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老国企大院里长大的孩子,自幼就有一帮玩得特别好的朋友,有男生也有女生。原来的老国企,就像一个胶囊社会,小到孩子们买零食的小卖部,大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医院,要什么有什么,可谓一应俱全。“我们这帮同龄的孩子,加上我,总共十六个人,从穿开裆裤流大鼻涕开始一起玩儿,直到十七八岁,有的进厂当了工人,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做了生意,还有的出了国。”她说,生于一九八五、八六、八七年的这帮发小,如今都已人到中年,飘散在国内外各地,全部到齐,相见一面,确实很难。今年,因为疫情,让大家都体味到了生命无常和人生短暂。8月份,在自幼就被称为“孩子王”的那个发小的张罗下,一块儿长大的15个人(另一个被困在了美国),终于凑在一起,到破败不堪的老国企家属院旁的饭店里,聚了一场。一开始,大家都还有说有笑,谈往事忆当年,后来越喝越高,都原形毕露,不再设防。有个发小,突然泪流满面地说:“干杯!为我恢复自由身!”大家一问,才知道,这个女生打了两年离婚官司,终于把渣男前夫赶出了家门。大家正在唏嘘,另一个也猛灌一口酒:“没有通知各位,哥们儿去年也离婚了,只是为了孩子,离婚不离家!”她说,这哥们儿话音一落,剩下的那帮人,就像犯罪分子看见同伙交代了实情,不得不投降一样,一个个儿撂了大实话:“我结婚第二年就离婚了,因为我不能喜欢异性,抱歉骗了大家这么久……”说完这些,大家沉默了好一阵儿,面面相觑,然后吆喝着“干杯干杯”,咕咚咕咚喝下去,桌上的几个女生先哭了,女生哭完,男生也哭了,还有几个人头顶头恸哭。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她边哭边想,这离婚的8个人,竟然都来自“10人帮”——他们10个,小时候住在前后两栋楼上,玩得最好,关系最铁,如今8个都离婚了。聚餐结束后,大家分成小组,有的去唱歌,有的去打牌,有的去看老校区。她小学时的女同桌,非拉着她去厂区旁的水库边儿散步——这个女孩子特别能干,做电子商务,生了一儿一女,如今定居省会。“我没有大家勇敢。”女同桌看着烟波浩渺的水库,对她说,“你们都觉得我过得挺好的吧,其实,都是假的。我老公5年前就出轨了,我以为自己能原谅他,结果直到现在,我想起这事儿,还想把他杀了……”她不知怎么安慰女同学,只好拍拍她的后背说:“其实,我的婚姻也一地鸡毛,大家都一样。”从那次聚餐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她说,一想起当天大家喝酒流泪的样子,还有这么多人离婚,她还像做梦一样:在婚姻这座城里,进进出出,其实一直是人生的常态,所以也不必大惊小怪。只不过,当这种常态,浓缩到一个人的圈子里,比如像这位女读者的发小圈,或者我们自己的同事圈、朋友圈时,会让人有种“身边人都离婚了”的错觉,然后生出无限感慨。我做情感专栏10多年,见过不少在爱恨情仇中跋涉的人们,也听了太多分分合合的故事。而婚姻生活,本质上是我们个人见识、行为、情绪、人格和价值的投射。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个体,所以这世上没有任何一套现成的通用法则,保证你在婚姻中,一定不会离婚,或一定能幸福。这些误区,就是婚姻中最容易掉进去的坑。我总结了下面6条,愿你们能避开——100个倾诉婚姻不幸的人,90个人在一开始就没想清楚,剩下的10个以为自己想清楚了,事实证明也高估了自己。“年龄大了,父母催得急,我也没想清楚,就结了婚。”“失恋了,最爱的人不爱我了,正好遇见他,没多想就结婚了。”“工作不稳定,也没有房子,一个人在这座城市里漂泊,特别需要一个伴儿,没有看清他是怎样的人,就稀里糊涂结了婚。”不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看不到牵手的这个人有什么优劣,更不明白这段婚姻的结合,会给今后的人生,带来怎样正反两面的结果。然后,步入婚姻后,面对一地鸡毛,开始抱怨自己眼瞎,指责对方坏货,真相呢?你自己亲手种下了一片荆棘,它怎么可能开出一片百合?!年少时,我们都会看得不够清,不够远,不够明白,但在婚姻这件大事儿上,还是要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问问:我喜欢对方什么?对方喜欢我什么?我的缺点和劣势是什么,对方的毛病和问题是什么?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些问题如果扩大,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我能不能承受这些后果,并有能力和信心把它们一点点修成正果?虽然,爱情是奢侈品,但迷迷糊糊的婚姻,一定是消耗品。“真是够了,你怎么是这样一个人呢,嫁(娶)你,真是倒八辈子霉了!”“你如果再犯一次这样错,我就死给你看(或者我就杀了你)!”用语言的强势,打击对方,试图让伴侣臣服于我们。用情感的勒索,恐吓对方,试图让爱人威慑于我们。只是,我们可以驯服一条狗,但无法驯服一个人,除非他(她)心甘情愿地主动改变。我们知道自己弱,又不愿承认,就用貌似强势的叫嚣,来遮掩这种难堪。这种弱,可能是心理上的缺爱,也可能是经济上的无能,还可能是自己内心潜伏太深的焦虑和挫败。所以,根治弱的办法,并非是改变对方,而是强大自己。当我们强大了自己,不管是用花衣裳和好食物给自己爱,还是挣很多钱满足安全感,抑或仅仅是学会平和了情绪,不慌不忙地做事,我们都会发现:而亲密关系这条线,最能照见我们内心是稳妥,还是不安。有一个读者曾问我:“你经常看书写文,会拿书上或写的那一套,要求丈夫和孩子吗?”不要吧,我又不想当神经病,回到家中,我只想当个不让家人讨厌的普通人儿。婚姻,不是理论,而是细节。生活,不是书本,而是冷暖。懂得那么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没有切身地投入到家庭角角落落的建设中,以随和平静的心态,看烟火升腾,护橘灯长明。一个动不动就和家人谈这主义那理论的人,是非常不讨人喜欢的。因为,家最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不是学术论坛,更不是谁赢了谁就光荣。和爱说宏大理论的人,一样让人讨厌的,还有特别爱说远大理想的人:“我要创业,我要投资,我要当老板,我要挣大钱,我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然后,大话都说了,理想都落空了,家里连房贷都还不上了,那个讨厌的家伙还在一屁股债中做着“我要发大财”的千秋大梦。等被债主踹醒,他(她)还揉着惺忪的眼睛:“我有什么错,都是上天待我太薄!”其实,不是上天待他薄,而是他从来没想过对家人负责。踏实,靠谱,不装腔作势,不好高骛远,不攀比虚荣,不卖弄才华,不天天把好脸色都给外人,臭脾气都给家人,不做黄粱一梦而负起责任让家人夜夜好梦。结婚20年的一个姐姐,和我分享自己的幸福秘诀,只说了一条:自己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无论是谁在背后偷偷说丈夫的坏话,她都要第一时间站出来替丈夫辩护。就因为这,她还和爱笑话别人的亲哥哥大吵了一架,从此后,家族里再也没人敢欺负她丈夫。也正因为她这,她婆家人也从不敢难为她:因为感受到她的在乎,丈夫也像她一样“护犊子”。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它是你们小家的定海神针,也藏着你这一生的转运秘籍:父母会老去消逝,孩子会成家立业,兄弟姊妹最后都各自为家。从婆家的家长里短,到娘家的大小事务,从孩子的作业学习,到家中的装修家务,都是你一个人干。大小事儿都让她干了,干完后她又指责男人什么也不干。结果,活儿也干了,恶人也当了,家里还整天鸡犬不宁。好女人,要学会坚定不移地甩包袱——这个理论同样适应于被压榨的男性。这个家不是你一个人的,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所有大小麻烦都不是你一个人的,他必须分担。这分担,可以是金钱上的投入——雇人来做,也可以是他自己接手,分工合作。当然,你也要给对方时间和耐心,让他从零开始学,从不会做到慢慢会做,在鼓励和肯定中,让他担起该负的职责。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女性,最大困境,并非家庭和事业兼顾,而是自己活成了一只队伍,而队友懒得像猪。不懂得深爱自己的人,本质上也没法很好地爱家人,因为她内心有着太多苦,能量也是停滞的。除了从婚姻生活的细节处,生出的苔藓般的琐碎问题,婚姻中还会面对一些毒瘤样的症状:“他赌博上瘾,输掉了100多万,我能不能离开他?”“她贪慕虚荣,借下了很多网贷,我能不能丢下她不管?”恕我直言,这些问题,都不是一句“能”或“不能”来回答的。你有钱,够狠心,选择后,不管今后过得好坏,都不会后悔,那还啰嗦什么?保存证据,聘请律师,运用法律,打响这离婚保卫战。你没钱,性格软弱,做事瞻前顾后,一边抱怨人渣一边想念他的好,一边说离婚一边又暖床,一边说坚决离开一边又觉得离婚了更不幸,那还离什么婚?越智慧的人,越不劝别人结婚,也不劝别人离婚,因为这里面除了缘分和时运,归根结蒂,是一种能力。有能力的人,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人,不得不隐忍地活着。但是,那些长夜痛哭的人,被婚姻气出病患的人,因婚姻而自伤和伤人的人,也在用事实诉说:夫妻之间,我们可以不把那些出轨的、家暴的、沾染恶习的伴侣的过错,揽到自己身上。但我们最难过的一关,是因为他们的这些恶行,对我们心理和精神的挑战。你不必为别人的行为负责,但你要为别人的行为给你带来的糟糕情绪负责。看见它的眼泪和委屈,倾听它的心声和诉说,明白它的来处和去处,懂得它的呐喊和呼吁,安放它的恐慌和不安。然后,跟着它的指引,做出内心深处那个忠实于自己的选择:选择一条,踏入其中,并不再留恋另一条路上的风景,这就是最好的人生。文章的最后,很想和所有亲爱的朋友们,分享一个我和好朋友的对话。“不后悔。但如果再选择一次,我不会再离婚,而是从一开始,就保持足够的独立和清醒。关于爱和性,关于钱和家,关于婚姻和人生,关于残缺和完整,关于自爱和深情。”愿你们在爱和被爱中,拥有成熟的人格,拥抱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