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了一个新闻,看的我特别愤怒。
福建南平邵武市的杨芳昏迷了60多天,期间经历过两次开颅手术,多块头骨被取掉,而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同床共枕30年的丈夫张成。
据他们的儿子张勇说,今年3月14日早上,张成抓住杨芳的头,朝墙上猛烈撞击,杨芳头骨开裂,陷入昏迷,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为什么下这么狠的手。
据悉,张成患有精神疾病,即使精神状态正常的时候也会对杨芳动手,而杨芳性格很好,挨打了也不会说,最多回娘家住几天。
张勇说,母亲是被父亲打成植物人,目前已经全身瘫痪了,能活多久还不知道,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父亲就是杀人犯。“躺在床上的是我亲生母亲,他就是残害我母亲的凶手。”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问,为什么都被打了还沉默?
在问出这个问题前,先问问我们自己,我们真的了解家暴吗?
· 01 ·
家暴的3个阶段
美国女性主义者 Leslie Morgan Steiner 写过一本书名叫《疯狂的爱》,书中详细描写了自己经历过的家暴,后来她鼓起勇气站在TED的舞台上,向公众说出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其他受害者。
在演讲中,她首先提供给了我们两个信息:
1、家暴和你的收入、教育水平、信仰和种族这些都无关,它随处可见,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2、家暴往往发生在亲密且长期相互依存的关系中,比如婚姻关系。
接着,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像我们讲述了家暴的3个阶段。当年她22岁,她从未想过自己会留在一个会打自己的男人身边。故事的开始总是浪漫且又美好,雨夜,地铁,偶然坐在一起相谈甚欢的男女……在刚开始交往的时候,他们彼此之间非常信任,会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以及自己对生活的困惑、对未来的规划等等。Leslie的男友曾告诉她,他在4岁的时候就开始遭受继父的虐待,并不得不在八年级的时候退学,之后,他一直都在努力重建自己的生活。其实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觉得不对劲了,但是深陷爱情中的 Leslie 却在当时认为男友令人心疼,并且认为男友很积极向上。家暴开始的第二步,便是让受害者断掉自己的关系网,断绝和外界的联系。有一天,Leslie 的男友告诉她,自己辞掉了梦寐以求的华尔街工作,并称是为了 Leslie,说她让自己拥有了无比的幸福和安全感,他不需要再去华尔街证明自己了。他只想离开现在这个充满虐待的家庭,去一个小镇和 Leslie开始新的生活。尽管当时 Leslie 有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并不愿意离开纽约,但为了爱情,她选择牺牲了自己的梦想,跟随男友一起离开,并不知道危险已经在敲门。Leslie 说,刚搬到新英格兰小镇的时候,男友就买了三支枪,他说小时候的精神创伤需要用这些抢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他第一次打我,是在我们婚礼的五天前,当时是早上起点,我正穿着睡袍用电脑工作,当时我有些烦躁,他却以我的愤怒为借口,掐住我的脖子,死死地掐着,让我无法呼吸也发不出任何声音,然后他从背后勒着我的脖子,把我的头一次次往墙上撞。”事后,Leslie 还是选择了原谅,带着脖子上的勒痕穿上婚纱嫁给了他。然而在结婚后,男友的暴力行为从未停止,蜜月期间,她被打了两次,之后两年半的婚姻里,她每周都会被打。Leslie 在遭受家暴后,虽然已经受够了这种生活,但也无法坚决的选择离开。“人们通常不能理解,但是只有我们自己清楚,离开施虐者多么的危险,因为在家暴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杀掉受害者。”最终,Leslie在遭受了一次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毒打之后,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她决定打破沉默,离开这个自己深爱的男人。据全国妇联调查,在中国,受害者们平均要在遭受35次家暴以后,才会选择报警。在腾讯谷雨写的拉姆文章中,有一句话让人倍感痛心:这不仅仅是一个丈夫伤害妻子的故事,而是一个几乎无法逃脱的悲剧。仔细看看近些年被爆出来的家暴案件中,我们就能看到为什么受害者离不开的原因了:蒋劲夫家暴的案件中,他把女友的电话卡剪断,让她24小时都处于自己的监视中。
具荷拉的男友曾拍下和她的性爱视频,威胁要断送她的演艺生涯;沱沱的前妻被打了6次才敢逃,因为每次想走的时候就会被威胁:“你敢说出去,我就杀你父母,杀你全家。”曾看过北京的一起案件,遭受家暴后抱着孩子跑到救助站,却接收到了丈夫发来的威胁信息:“你就是在救助站,我也能逮到你,都进出好几次了,你看脚印就是了。NTMD救助站旁边什么布局,什么是吃饭的地方什么是打桌球的地方什么是看电影的地方,我都清清楚楚的,你有本事你躲两年,我这两年精神上也要折磨死你。”最后,这个丈夫报警说自己的妻子有精神病,就这样轻轻松松定位到了她的位置。4、受害者出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对施暴者产生忠实的感情1973年的瑞典银行抢劫案件之后,犯罪学家和精神病学家Nils Bejerot便使用“Norrmalmstorgssyndromet”一词描述这种受害者与伤害其的罪犯建立情感或心理依赖的现象。2) 受害人感知到施暴者对自己的“善意”,即使“善意”非常微小;3) 受害人被隔离或孤立,没有其他人能够提供与绑架者或施暴者相反的观点;4) 受害人认为没有逃走的办法,只能靠赢得施暴者而生存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被认为是受害者在压力环境下出现的适应性行为,本质是应对危险局势的一种防御机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会自动寻找身体本能和外部现实之间的平衡,通过改变防御机制或应对策略来控制焦虑,减少自己的消极情绪。受害者对施暴者产生的感情也可以用心理学的“认同感”来解释。也就是说受害者经历过施暴者带给她的恐惧之后,会不自觉把自己代入施暴者的状态,试图理解施暴者的行为,并帮助自己识别危险。这样一来,受害者就对施暴者产生了忠诚的感情。即使遭受暴力选择报警,得到的回复往往都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所有人都在教女性保住那个家,却没人注意到,她在那个家里所遭受的痛苦。拉姆成功离婚后,举着离婚证笑着说:“感到自己安全了。”首先,对于受害者而言,远离家暴的最好方法就是处理好第一次家暴。在发生第一次家暴的时候,你不要激动,你只需要躲进房间锁好门,打开手机录音报警,然后问他为什么要打你。在情绪激动的过程中,对方一般不会否认,只会说“我打死你这个贱人!”但是一般警察对于家暴事件也很难处理,所以我建议在第一次报警之后的当天或次日,娘家出2位壮汉过来找他谈话,让施暴者产生“我再动手打她我可能会被报复”的想法,那么在他下一次动手之前也会掂量一下后果了。遭遇家暴,最怕受害者产生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即使被打伤也不敢告诉家人还要欺骗家人是自己摔伤的,这种行为只会助长施暴者的气焰。烧死拉姆的火不是一天烧起来的,她是一点点一天天被烧死的。如果在遭受家暴的过程中有人能够帮帮她,也许她就不会死。国外应对家暴有一个敲门运动,如果你听到邻居的哭喊声,你可以假装停水停电等各种理由去敲门提醒,然后报警。尊敬的住户你好,请您停止实施家庭暴力,否则知情权有权报警。央视也出过报道,称敲门报警是制止家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最后,真诚地希望家暴行为可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