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最“戏剧”的一幕,揭开了婚姻的心酸真相……
桌子先生2022-04-022317
#01
而这两天,关于上海疫情中的一件事情,引发了网络上的广泛讨论。因为疫情严重,她们已经快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回来过。家中只剩下他和父亲,还有一个2岁多的孩子需要照顾。可是,留下来的这爷俩都不会做饭,孩子已经有好几天没有正常饮食了。眼看着孩子日渐消瘦,家中这两个大老爷们急得团团转。眼下疫情形势紧张,妻子和母亲还在一线奔忙,怎么好意思叫她们回来照顾孩子?这个先生说:“现在有她给我们送饭,中午一顿晚上一顿,也非常谢谢她为我们做的一切。”很快,“好邻居投喂医护家庭2岁萌娃”的正能量新闻上了热搜。然而网友们却不买账,他们把所有的矛盾焦点都指向一个地方:妈妈和奶奶不在,爸爸和爷爷就养不活孩子了,这家男的会干什么?他们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这件事看上去平常,却触动了很多女人内心的痛楚:女人们已经站在抗疫的一线了,那些伤病和劳累,她们从来不说;两个大老爷们连饭都做不好,孩子的吃食还要靠邻居投喂。这个发生在抗疫中的事件,初听觉得很正能量,可仔细一想却觉得可悲。女人承担了太多家庭中的责任,而男人在自我放逐中,渐渐丧失了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02
比起满是嘲讽的上海先生,而那个来自青岛的男人,却获得了网友们的一致赞赏。在他的流调报告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下午,他开车带着妻子、女儿前往卫生室保健治疗,随后回家。然而,他却还能从中挤出一点点时间,开车带妻子、女儿去社区医院,甚至还做核酸,给汽车换电池……从这份流调报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男人即使再忙,他心中也是有这个家的。在家庭中,他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带着母亲、妻女去保健室,他愿意参与家中的琐事,耐心且细致,实在太难得;在工作上,即使疫情肆虐,他也依然兢兢业业地坚守岗位,即使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也依然一力承担。这些事,也许算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偏偏是这样的小事,却让人着实感动。后来,这个男人的流调报告在网上公开后,获得了网友一致好评,甚至有很多人表示羡慕。


疫情三年了,我们看过了太多令人失望的流调报告,而这个男人,终于让人再一次相信婚姻里的温情。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也是一个好儿子。女人在14天内出入了孕婴馆、文具店、生鲜超市、水果店、食品店以及商场等等。这份流调报告很多女人都看哭了,全网都在心疼这个年轻的妈妈。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中国大部分的女人都会经历四种不幸: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而反观石家庄的这个妻子,何尝不是四种不幸全占了呢?婚姻中最可怕的事,不是一个人孤独终老,而是跟那个使自己孤独的人一起终老。那些不洗的碗,不晒的衣服,脏兮兮的地板,都在彰显着女人的家庭地位:你不动没人敢动!一旦结了婚,家中的一切事物,都给了那个叫妻子的女人,我不需要共同维持,只要躺着做“大爷”就好。家里的灰尘多得可以画画了,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往前走。妻子出门一周,丈夫可以把碗和衣服积攒在那里,等妻子回来洗。家里被孩子弄得乱七八糟,丈夫却还可以心安理得地躺在沙发上,等妻子回来收拾。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婚姻带来的红利,却始终不肯履行一丁点义务。
#03
张泉灵在《奇葩说》中说:你们以为,有婚姻的时候,你们就不是单身妈妈了吗?想找个人遮风避雨,却没想到自己的风雨,都是他带来的。去年,我国登记结婚的人数为763.6万对,36年来历史最低。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参与到婚姻中,去当丧偶式婚姻的那一名悲情者。很多婚姻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变心,而是在各种繁琐中湮灭了相处的愉悦。那些坐享其成,养成依赖思想的伴侣,享受了婚姻的红利,却始终学不会爱与责任。爱就像篝火,只知道烤火却不知道添柴的人,再旺的火焰终将燃烧殆尽。其实很多时候女人要的不是鲜花和财富,而是当她一身疲惫哄好孩子之后,丈夫对她们说一句:衣服洗好了,地也拖了,你安心睡吧。一句“我不管”和一声“交给我”,一句“我不干”和一句“你放心”,带给她的是完全不同的婚姻体验。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没有谁规定,某件事一定是某个人去做,家是靠两个人一起去撑起来的。别让她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丧失了对一个伴侣最美好的幻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