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3岁男孩投河自杀,母亲一个举动细思极恐:妈妈,为什么你不再爱我?
桌子先生2022-05-103271
#01
五一小长假,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是一个愉快的假期。可是,对于安徽阜阳的某个家庭来说,这个假期,却显得格外沉重。路上,男孩和妹妹因一些小事产生争吵,妈妈不由分说,批评了作为哥哥的男孩,语言比较过激。然而,这个举动瞬间将一个13岁男孩脆弱的自尊彻底击溃。男孩始终认为,是妹妹先骂人,做错的是妹妹,可是母亲先批评的却是他,他的内心接受不了。最终,男孩被消防员捞上了岸,情绪稍稍缓和下来的他,面对母亲过来问询,充满了愤怒和怨怼。
他对母亲说:你不要讲话!啥都怪我!
0:
很多人批评男孩,说他这么大了也不懂得体恤父母,太过冲动任性。也有人说,这一次的争吵,很有可能只是父母偏心的导火索。男孩站在岸边,消防员叔叔苦口婆心地开导他,希望他能自己上岸。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母亲,却不以为然,并没有及时表达关切。母亲,原本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但这个母亲,却给了他最深的伤害。在他与妹妹闹矛盾之时,母亲习惯性的偏袒年龄更小的那一方,忽略了大一点的孩子;在他情绪面临崩溃之时,母亲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对待一个生命如此冷漠。于是,13岁的男孩,长久以来累计的愤懑与怨怼,最终爆发,怒而投河。你抽取了原本属于他们的爱,去填补给那个更小的孩子,有谁考虑过ta的感受呢?Ta们一次次的忍让和委屈,换来的往往并不是父母的理解和关爱,而是更长时间的忽略和理所当然。于是,他们就在那条黑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被伤得越来越深。
#02
前段时间,日本一个新闻让我深受震撼。
一个姐姐因为情绪失控,亲手把只有3岁的弟弟活活踢死。这是一个多孩家庭,父母生下了6个孩子,这个女孩是家庭中的长姐。对于她来说,家,已经不是那个温暖的能量场,而是挣不脱逃不掉的枷锁。于是,在日复一日的高压中,她把3岁的弟弟作为发泄口。因为他们肆无忌惮的偏心,让她终于失控地对最亲的人狠下杀手。有时候,孩子之间的矛盾,不在于他们自己,而是父母的区别对待。被偏爱的那个总是有肆无恐,而被妥协的那个,却唯有委屈和怨恨。去年11月,广州某家庭,18岁的大儿子将自己的亲生弟弟杀死。因父亲太疼爱最小的儿子,任何事情都纵容他,任何资源都向他倾斜。可是他们却对他哥哥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打骂成了家常便饭,甚至一家人都厚此薄彼。手足相残,是任何人都无法接受的人伦考验,可这样的事情却一次次发生在我们身边。他们一时冲动,杀害自己的手足,这一点不管怎样都无法原谅。为什么本应该是最亲密的手足,最后却成了互相残杀的仇人?长幼之间的矛盾,错往往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对待的方式。是父母的偏爱和失衡,让本应该亲密的手足,演变成了一场灾难。当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兄弟姐妹之间充满了妒忌和怨怼,又怎么能够要求他们相亲相爱,同心同德?长期忽略一方感受,不讲原则的偏爱,只会让嫌隙更深——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爱被掠夺了,自己过得这么惨的原因,全部都是弟弟或妹妹造成的,把仇恨全部放在对方身上。多孩家庭,父母应该按照事实和道理构建公平的秩序,而不是应该按照年龄来区别对待。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构建出内在的平衡,才能在风雨无常的世间,结下更深的羁绊。
#03
“从小我们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妈妈总说:你是老大,你就应该让,可是他们从来就没有问过老大愿意不愿意。“当孩子有100颗糖的时候,ta怎么会介意分享?而当ta手中只有2颗糖的时候,你又凭什么要求ta大方?”一个人,只有在他拥有足够多的爱时,才会愿意去将这份爱分享给他人。我也是有两个孩子的爸爸,记得我女儿刚出生时,一家人围绕着这个新生儿,爱不释手。他偶尔会在我们一家其乐融融的时候,站在角落里默默掉泪,但他从不说。我这才知道,原来看上去大大咧咧的儿子,也会有这么敏感纤细的一面。后来,我们在照顾女儿的时候,也从不忽略儿子的感受。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听儿子的想法。在照顾女儿的同时,也会叫上他一起,观察妹妹的成长过程,让他有了参与感……渐渐地,他对妹妹越来越爱护有加,放学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房间看看她,抱着她走一圈。为人父母,你细小的关心,爱护和尊重,直接影响孩子们一生的走向。而反之,那些偏爱,忽略和冷漠,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生的伤害。我们中国的家庭,追求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可是,当你在爱的天平放下不同筹码的时候,就会打破这种美好的幻想。所以,当你在关注那个小的孩子的时候,不妨也将我们的眼光投向那个躲在角落里,暗自神伤的大的孩子身上。曾经,Ta们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曾经,他们也是我们的心头肉,掌中宝。不管多忙,不管多累,都不要忽视Ta的感受,不要屏蔽Ta向我们传达来的信号。只有让Ta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Ta才会真正长成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和全国50万+父母一起,
读懂孩子,掌握学完就能用的家庭教育方法。
立即报名
免费预约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