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2685
· 前言 ·
· 01 ·
被控制与被评判
一位已至中年的来访者跟我说,他的父亲非常严厉且有很强的控制欲,因此他从小时候起就很怕他,但却不敢违抗他。等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庭后,他开始变得叛逆,每一个父亲想让自己做的决定,即使本就是他想做的,也会故意选择与之相反的选项。直到这两年,他才开始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所做的各种决定都是因为想去反抗自己的父亲,而且仅仅是为了反抗自己的父亲。所以,他做了很多自己并不喜欢的决定与选择,现在追悔莫及。
这位来访者的成长经历是一个典型的因被控制而失去真实自我的故事。
这种控制会给我们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
其一,控制可能会让我们成为父母的“复制品”,也有可能会成为父母的“反抗者”。但无论哪一种,我们都没能学会遵从自己内心去生活。同样,如果学校里的教育方式是这种“控制性”的,也会带来类似的结果。
其二,控制会让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外部评价体系,也就是说我们只关注外部对自己的评价,并将外部对自己的评价与评判当做真实的自己。
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很多人习惯用评判的方式(即Judgement)给我们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评判,甚至只是依据一两次表现,就给我们做出一个“身份层面”上的评判。比如:“他很失败”、“她不适合做销售”、“他肯定做不好这个工作”。因此,如果我们没能正确建立自己的内在评价体系,就会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或者真不适合做销售。
原本,因为热情的引领,我们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在这个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天赋与热情,可如今却因为外在的评判而决定放弃,于是最终失去了成为真实自我的机会。
· 02 ·
不知不觉的顺从与屈服
· 03 ·
羡慕和比较
1. 被羡慕取代了的真实理想。
之前很火的一部日剧《东京女子图鉴》讲了女主人公绫在东京的进阶之旅。
这段旅程是从一本时尚杂志上的一段文字开始的:“圆满人生的必需品包括了东宝影院的夜场电影、预约不上的餐厅、做代理商的男友、有意义的工作、六本木之丘、两日一夜的箱根之旅、海瑞温斯顿的婚戒、幸福的结婚。”
这个打拼的开头很正常,很多人都是从这样一个带着羡慕与憧憬、好奇与向往的开始走出来的。
于是,绫来到了东京,因为羡慕同公司里做品牌经理的女生,她就一路努力成为了品牌经理;接下来,她羡慕富人的生活,于是交往了住在惠比寿的富二代;再下来,她想要拥有更多顶级享受,于是做了大叔的情妇;再后来,她羡慕闺蜜们结了婚的生活,于是便嫁了不爱的人。
直到片子结尾,她挽着男闺蜜散步时,依旧在羡慕着与一个与自己擦肩而过看似有钱又有品位的女人。然而,其实她并不知道,那个女人过着的真实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是真的幸福快乐美满富足,还是支离破碎一地鸡毛?
在绫的这段东京进阶之旅中,让她不断奋斗的驱动力是满足羡慕,所以她永远都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永远都不会感到真实的幸福。
羡慕是什么?
羡慕是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羡慕是自己没有而别人有的。当我们无法区分羡慕与理想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在被“羡慕”驱动的漩涡中无力自拔,从而失去对自己本心的关注,也就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那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无论别人有还是没有,只要确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都想要去实现的。羡慕自然是永远都无法被满足的,因为在这世间,永远都有别人有而你没有的东西。满足了一样,还有下一样。
所以,当我们在奋力追逐“所谓理想”的时候,也许应该问问自己:那个理想是我真心想要的吗?还是我错把羡慕当做了理想?
2. 被比较取代了的真实感受。
一位朋友最近跟我说,他想把刚开了2年的车换成特斯拉,但又担心换车后会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所以十分犹豫。于是我问他:“换车为何对你如此重要?”他说:“我周围的同事开得不是奔驰,就是宝马、奥迪,我也不想继续开我那辆车了。”我说:“你觉得你那辆车开起来怎么样?”他说:“其实挺好的,也很省油。”我继续问:“假设你周围的人开得都是与你类似的车,你还想要换车吗?”他想了下说:“那就不想了。”
比较,是一种对身份的自我判断,人类是群居动物,因此我们的价值是高是低,很大程度上是靠比较得来的。
而我们的比较常常都是通过与“比照群体”做出的。正如你既不会去与世界首富比财富,也不会去与拾荒者比幸福一样。你只会与和自己差不多的人进行比较,尤其是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你的朋友和你的邻居。
只有在你觉得自己的房子比他们大,开得车比他们好,身上的名牌比他们多,自己的孩子比他们孩子学习好,看起来过得比他们好时,你才会感到幸福与满足。
但如果扪心自问,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快乐和幸福都不是发自内心的,而纯粹是依靠比较得来的。一旦遇到我们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比照群体”,痛苦就会如潮水般袭来,难以止歇。
而当我们通过拼搏奋斗跳上一层台阶之后,就不再与之前的“比照群体”相比了,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新一批“比照群体”,于是我们就再次陷入到新一轮更高生活水准的“比较”之中。
就这样,一直奋斗拼搏,但一直永无止境。
因为,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更高一层的“比照群体”,即使做到了如马云和马化腾那样,我们也会发现在他们之上还有更高一层水准的“比照群体”。
“比较”与“羡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区别是“比较”来自于与周围“比照群体”进行的比较;而“羡慕”则与关系远近无关,但凡是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都可以产生羡慕。这两者的相似之处又在于:要么是人有我无,要么是人优我劣,于是便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追逐别人拥有的事物上,而忘记了倾听自己内在的真实声音。
而当一个人不能忠于他内心的声音时,他不但无法觉知到自己的使命感,也就无法知道自己的召唤(Calling);同时,也很难活出蓬勃丰盈的生命力。
· 04 ·
总结
拥有自主人格就意味着我们能一直活在真实中,我们的生命力是饱满丰盈的,我们的创造力是蓬勃的。因此既能深入的理解世界,也能真实的看到自己。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