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女人是可以帮助女人:当妈后,婆婆是女人的同盟军,不是敌人
meiya2020-09-163461
公公婆婆回老家三周了,我和大卫这三周每天除了做自己的工作,还要带孩子,做饭做家务,同时准备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拍证件照、准备其他材料等各种琐事……所以压力就比较大,这三周两个人吵架的次数是过去一年的总和,主要是性子急的我对大卫做家务的速度不满。9月1号,孩子上了幼儿园,带孩子的时间少了,做的家务也少了,这两天两个人又恢复到恩恩爱爱的模样。我忍不住在心里感叹:感谢婆婆过去四年在维护我们小家庭的婚姻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婆婆回老家之前还和我聊天,认为我们的婆媳关系挺好的,这么多年的朝夕相处,让我们彼此的感情加深了。然后,我们还互相夸了对方一通,说对方人好,明事理。一谈到婆媳关系,我们很多人就会自动联想到婆媳矛盾,婆媳怎么交恶,或者恶婆婆怎么对付儿媳,怎么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搬弄是非,把家庭搞得鸡犬不宁。亦或者,婆婆和媳妇怎么斗法大战,争夺儿子/老公的关注,最后导致小家庭的婚姻破裂。以上这样的情况肯定存在,但是大多数的婆媳关系并非如此。就像这个世上好人多,坏人少一样,婆媳关系总体上也是好的多,坏的少。我的来访者中五分之四是女性,有遇到婆媳关系不好或者一般的女性,也遇到婆媳关系还很不错的女性。有个来访者,因为丈夫多次出轨来咨询,她说,哪怕她最后选择离婚了,也还会对婆婆好,时不时地去看看她,因为婆婆对她真的挺好的,会关心她,给她原生家庭不曾给到的家人般的温暖,还因为婆婆这么多年一直在尽力帮自己带小孩。还有个来访者,问我,可不可以离婚之后,孩子的抚养权归自己,和婆婆住得近一些,一起带小孩?因为婆婆很爱孩子,带孩子她很放心。相反,她一点都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孩子的亲生爸爸照顾,因为他对孩子缺乏爱,也缺乏责任。前段时间,我和一个已婚的女友聊天,她和丈夫的感情还不错,但丈夫工作很忙,经常出差,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家人。讲到生完孩子之后的婚姻生活,她和我开玩笑地吐槽自己是丧偶式育儿。她说,我有时候感觉婆婆就是我的老公啊,我们婆媳因为共同面对养孩子的难,感觉都发展出坚不可摧地革命友谊了!我并不是鼓吹男女对立的思想,但是我想说,身为女性的命运和生活确实更艰难。有多少中国女人年轻的时候,面临着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的困境,自己独自把孩子拉扯大。到了老了,她们成了奶奶、外婆,为了支持儿女的事业发展和生活的稳定,又继续走在带孩子这条辛苦的路上。我所在的小区比较大,几千户,至少有200个7岁以下的小孩。夏日的广场上很多人在乘凉,放眼望去,更多的都是妈妈、奶奶、外婆在带孩子。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主力军”。这群老人中,如果细分,奶奶、外婆带娃的数量又远远超过爷爷、外公。讲真的,女人不是女人的敌人,女人是女人的朋友,女人可以帮助女人,支持女人,理解女人。不要把婆媳关系妖魔化,当妈后,婆婆更多的时候是女人的同盟,而不是敌人。那些婆媳矛盾严重的家庭,你去观察,通常会发现,很多时候除了媳妇、婆婆不讲道理,问题还出在家中男性的缺位和不作为上。比如这个婆婆可能和公公的关系很差,年轻的时候,丈夫就是缺位的,多年来夫妻情感淡漠,于是孤独的婆婆把所有的情感寄托在儿子身上,亲子关系过分黏连,养出了妈宝男,当儿子结婚了,婆婆就把媳妇视为争夺自己儿子的情敌。再比如,有的男人面对自己老婆和老妈的一些矛盾,不敢站在自己老婆这边,也不作为,不调节彼此的关系,习惯性地逃避问题,任由两个原本就没有什么关系和情感基础的女人互相厮杀,战火愈演愈烈。大多数的家庭中,只要婆媳之间讲道理,男人肩负起丈夫的责任,通常不会有很严重的婆媳矛盾。
· 03 ·
最近连着做了几个准妈妈的咨询,因为看了很多婆媳矛盾的文章和报道,加上对生育的焦虑,她们对产后婆婆来和自己住,帮忙带孩子生活感到非常害怕和恐惧。要解决这类女性的问题,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心态上要调整好。有娃后,不要把婆婆放在对立的位置上,而是放着一个家人、亲人、同盟者的位置上。你和你的老公相爱,那老公的妈妈就是自己的亲人,大家就是一家人,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与连接。婆婆不是来和你抢孩子,抢老公的,而是你的资源,是来帮助你,把家庭发展得更好。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如果你认为应该合作共赢,那你的关系里面就会有更多的合作共赢,如果你认为应该是敌对斗争,那你的关系里面就会有更多的敌对斗争。有了孩子之后,对于大多数想兼顾工作和家庭的职业女性来说,婆婆是自己事业发展的支持者,也是自己带娃路上的好队友。婆婆是孩子的奶奶,婆婆来帮忙照顾孩子,对孩子来说也是好事,多了一份奶奶的陪伴,多了一份奶奶的爱。其实,大家是一个团队,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爱孩子的,都想把孩子养育好。和婆婆一起带娃,还要有一个心态,就是常怀感恩之心。养育孩子说到底是孩子父母自己的事情,老人来帮忙不是理所当然的。很多老人为了给子女带孩子,远离家乡,重新适应城市里的生活,并为照顾孙辈付出巨大的精力和体力,有的老人甚至因为过度劳累而衰老和生病。更实际点,如果换成钱,你算一算,请一个住家的看娃阿姨,还给你做做家务,最少每个月你得给人家发4千的工资,对不对,一年就是5万,三五年下来就是十几二十万。老人带娃对家庭的经济贡献真是不小。
· 04 ·
比如怎么分工合作,老人负责什么,年轻人负责什么,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一起合作共赢;
比如建立健康的边界,大家相处尊重,不要干涉对方的一些私事和个人选择;
彼此的性格、消费观和做事方式有差异,怎么相处磨合,怎么相互适应和包容,找到大家都能接受,又相对舒服的相处之道;遇到一些冲突或者问题,怎么坦诚地讲出内心的需求,怎么心平气和地沟通……这些都可以慢慢学习。如果实在磨合不了,相处不来,也不是就非得住一块,还可以和老人分开生活,请其他人帮忙带孩子,请不起,就两个人年轻人自己带孩子,养育孩子总归是辛苦的,你不能既不辛苦,又养大孩子,世界上没有那么便宜的事。在这里要呼吁一下,希望我们的社会给予有孩子的家庭更多的社会福利和支持。二胎政策放开后,我们生育率还依然这么低(如果扣除二孩生育堆积,中国这几年的自然生育率仅有1.1左右,显著低于日本的1.42,只是稍高于近两三年的韩国),前段时间看新闻连最爱生孩子的生育大省山东也生不动了。原因可想而知,养孩子又累又费钱。孩子不仅仅是妈妈的孩子,婆婆的孩子,还是国家的孩子,是社会的栋梁。
-END-
*本文作者:meiya,畅销书作者,心理咨询师,六年心理咨询经验,个案累计超过3000小时,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书,新书《认识你真好》正在热卖中。个人微信公众号:meiya(ID :OneSte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