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情感|国内首款心理学真人秀,4对夫妻当众撕x互怼,揭露婚姻真相:你真的知道伴侣在想什么吗?



国庆长假,看了一档心理学真人秀《幸福实验室》,期期宝藏。


第一期“号码牌实验”,来自杜克大学经济学家丹.瑞克的一个猜想:40个男女聚在一起自由配对,身上号码数额越大,价值越大,越容易被追求。




第二期“失恋实验”,邀请男女聊失恋经历,那些被强行要求“别回忆了”的男女越聊越激动。实验原理来自“白熊效应”:要求你不要去想白熊,结果你脑子里都是白熊。




第三个实验“36个问题”,邀请陌生男女互相问答36个私密问题,实验结束后,30%的男女认为对方和自己的关系十分亲密,35%的男女开始约会,还有一对半年后就结婚了。




第四期吊桥实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错把恐惧当激情”。


但我最喜欢第五期箱庭实验,忍不住看了两遍:


一个封闭式的沙盒里,玲琅满目的玩具物件,你摆上什么样的玩具,就暴露了潜意识的自我。


这是精神分析的咨询方法,常用在个体来访者身上:


你是怎样一个人,语言无法描述出来,你摆动的玩具却可以。


如果一对夫妻共同搭建沙盒,婚姻现状也会如实暴露出来吗?


实验结果证明:箱庭比夫妻本身还要诚实。


婚姻中,夫妻怎样安置自我?


当自我和配偶产生冲突,我们该如何自处?


四对相处模式迥异的夫妻,透过窄窄的沙盒,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答案。



 · 01 ·


第一对“不说夫妇”代表“求同存异”。


他们在一起7年了,丈夫包揽了妻子的司机,厨师,银行账户……


他很爱妻子,但很少说出自己的需求,想要什么,全靠妻子去猜。


一上来,妻子就在沙盒里放了一个玻璃魔法球,她认为魔法球有无限的可能,可以给丈夫施展想象的空间。




但丈夫没get到,连连叹气“这是什么呀,莫名其妙”,在魔法球对面放了6只卡通青蛙。


仿佛是为了缓解丈夫压力,妻子立马开辟了一片水域,保证青蛙不死,丈夫接着在水边放了只河马,为妻子增色。


两个想法大相径庭的男女像在玩扔皮球,一个扔一个接,默契十足,虽然个性迥异却也无比融洽。




第二对“扔孩子夫妇”代表了“求同灭异”。


妻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扔掉孩子”,和丈夫重回二人世界,但丈夫并不这么认为,他想带领儿子去探索世界。


丈夫看着妻子在沙盒里放了两个牢笼,就弄破牢笼放上一匹野马,妻子紧接着放上一头狮子,“镇住”野马。




丈夫认怂,在野马面前挖了一条河,妻子也后退一步,“杀死”狮子。


不难发现:这段关系里,妻子占据掌控地位。


她给自己一个底线:只要丈夫先妥协,她就考虑妥协。于是生活中,丈夫总是先妥协的一方。


妻子不允许丈夫放纵内心的“野马”,丈夫就把野马封死。


这段关系看似融洽,其实只有妻子的自我得到重视,丈夫的自我已经无限趋于零了。




第三对男女和第四对夫妻,代表了“夫妻各异”。


“为什么情侣”的轴心是女友,男友在沙盒中间放了一个房子,坦言“一切都围绕着房子转”,女友问“是因为它重要吗”,试探他的心里话。


女友说,日常生活中,她经常这样去“考验”男友,无论有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她都会因为“和我想的不一样”疑神疑鬼。


男友拿了老奶奶,她故意不去拿配对的老爷爷,只为了看男友能否替她想到,不用她说也会拿出来。




她说“我在生活中常常这样去确认,不然就会很不安”,男友在旁边不住的擦冷汗,似乎很心累。


从他们的关系里,你能看到大写“竞争”。


为了得到战利品“爱情”,女友竭尽全力考验男友。


可她并没有意识到,维持一段关系需要双方换位思考,过度在意自己的感受,反而让两人关系里充满带刺的张力。


“太忙夫妇”的轴心是丈夫,丈夫的沙盒里全都是自己,没有妻子,妻子解释“他太忙了”,一面想要理解丈夫,一面暗暗心里不爽。




妻子自我意识很弱,凡事都是“老公你先”,老公却是一个自我主义的人,经常打破条条框框一意孤行。


但好在,结婚之后,他们都为对方改变了一部分。


妻子原本是一个计划性很强的人,为了配合丈夫变得随性;丈夫原本不喜欢安于现状,为了妻子开心戒掉吃喝玩乐,一门心思过日子。


尽管总体上,妻子付出更多,并且总是在配合丈夫,但就像巴金说的: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


付出带来能量,索取增加耗损。


一段关系里,只要双方都愿意付出,哪怕丈夫付出比较少,关系也可以维系下去。



 · 02 ·


《幸福实验室》的四对夫妻,代表了常见的三种婚姻自我状态:


求同存异,求同灭异,夫妻各异。


如果个体自我和配偶自我,各自都是两个圆圈。


那么求同存异,就是最理想的亲密关系:


两个圆圈彼此融合,一半属于自己,一半属于伴侣。


夫妻能够换位思考,也能享受个人空间。


日本纪录片《人生果实》中,丈夫喜欢日式早餐,妻子喜欢西式早餐,妻子每天早餐都会做两份:一份日式,一份西式。


这两份早餐,夫妻俩从而立之年吃到垂暮之年。65年的求同存异,给了他们一段人人称羡的幸福婚姻。




求同灭异,时常是夫妻摩擦的源头:


一方试图占有配偶的圆圈,将它囊括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圆包裹着一个小圆。


在重庆,我经常看见这样的场景:“强势”的妻子在地铁上打电话,一句话不对,就提高音量一顿数落,电话那头隐隐传来丈夫的声音,弱小又不知所措。


“耙耳朵”“怕老婆”“妻管严”,这些传统印象给了重庆男人一个固定认识:


结婚之后,男人就不属于他自己了,他的自我会越来越小,妻子的自我会越来越强,直到完全掌控丈夫。


可结果呢?非但没有让夫妻变得幸福,反而造出了一个懦弱压抑的丈夫,和一个无人可以依靠的妻子,亲密关系里充满了不满和争吵,而且结婚时间越长越痛苦。




夫妻各异,则代表了争斗初期和分离征兆:


两个各自独立的大圆,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要么越走越近“求同存异”,要么越走越远“求同灭异”。


心理学家苏珊.坎培尔认为,亲密关系要经历五个阶段:浪漫,争斗,整合,承诺,创造。


“夫妻各异”会在争斗期爆发出来,贯穿整个整合期,直到进入承诺期才会结束。


如果整合期结束,夫妻一方仍然保持独立的自我,沉浸在个人世界里不care恋人死活,这段亲密关系就会走向消亡。



 · 03 ·


有意思的是,婚姻和自我并不冲突。


“求同存异”夫妻中的妻子,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人,她喜欢说话,而丈夫倾听居多。


但她关注自我的同时,也关注丈夫,无时无刻不在顾及他的感受,并不时做出“让位”。


丈夫要么不说话,要么一说话就伤人,但她知道这是因为他不善言辞,因此一直在帮他找台阶下:


他不擅长沟通;他是一个很少见的男人;他喂我吃半个馄炖……


丈夫坦言:我很尊敬她的性格,以前从没有人让我产生这种念头。




透过妻子,我看到一种“知己知彼”的自信:


她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进而愿意去了解他人,获得信任,引导他发现真实的自我。


爱玩浪子变成宠妻狂魔,独立女性变成晒娃宝妈……


我们肉眼可见的幸福婚姻,其实都是“知己知彼”的结果。


自我就像一块披萨,我们把它放在一个狭隘的小盒子里,不见得每个人都喜欢它,但每次打开,它都是我们喜欢的口味。


因为生命中有了配偶,自我变成一块双拼披萨,看似不完整,口味也很怪,但我们尝到了两种味道。




生活中,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披萨”:


有决定一生不婚的姐妹抱怨说:


“我太享受个人世界了,觉得多一个男人都是多余的,生孩子也是不必要的,可我父母说我自私,只想着自己——只想着自己没有错啊!”


也有结婚30年的夫妻告诉我:


“我开心就一起散步,不开心就各自跳广场舞。只要心态好,身体好,喜欢身边有个人,伴侣跟你合不合得来,其实没那么重要。”


随着结婚时间变长,我们越来越了解配偶,自我这块披萨会膨胀起来,变得越来越大。


突破狭窄的小盒子,让我们看到配偶的内心,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更深层次,更广阔的心理世界。


结婚后,个体的自我没有被割裂削弱,它只是跑去了配偶那里,变成他的一部分,但吃披萨的依然是我们。


结婚这场1+1大于2的修行,因此才有了饱食般的幸福。


愿我们都能相互尊重彼此的不同,拥有饱食般的幸福。


- End -


*关于作者:芒来小姐,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书《姑娘,活得大气才够精彩》全网火热销售中,51个活得大气的故事和心得,告诉你长得漂亮不如心态漂亮。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三点一弯钩(ID:sandianyiwangou),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

姓名
电话
所选校区
省市
所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