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日剧女王上吊自杀引轰动:被垃圾情绪击溃的人,到底有多疯狂?

之前,日本巨星三浦春马自杀的新闻让人震惊,最近又传来日剧女王竹内结子衣帽间上吊自杀的消息,令人唏嘘!

竹内结子的去世有些出乎意料,她自杀前一晚,还和丈夫中林大树一起共进晚餐。到凌晨两点,丈夫却发现她已经上吊自杀了。

她和中林大树去年刚结婚,今年还诞下一子, 9月1日,才刚刚出席活动宣布复出。

她的Instagram,也在同一天,更新了一条状态:

“大家,暑假是不是元气满满度过呢?新学期来了呢,我也剪了新刘海喔。”

 



 她的生活,看起来美满幸福,脸上永远挂着笑容……谁也没想到她的死讯,来得这么突然。

日本导演伊藤辉夫猜测,竹内结子可能罹患产后抑郁

也可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工作量减少心生忧虑。

还有人猜测她和丈夫产生冲突,钻了牛角尖。

她没有留下遗书,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自杀不得而知。

还记得,竹内结子之前在尖沙咀取景的花絮中,和三浦春马坐在台阶上笑着吃冰激凌的样子有多阳光美好。



     

而如今,这两个爱笑的艺人都离开了我们。

也许,他们把笑颜都展现给了别人,把生活的苦闷和压力都留给了自己。

谁也不知,他们的笑容背后藏着多少痛苦和艰难。

可是,人如果总是把情绪积压在心底,一旦心理无法承载垃圾情绪的负荷,崩溃起来就可能致命。



 · 01 ·

你的真实情绪,为什么总会被淹没?


生活中的确有些人,尽管满腹垃圾情绪,也不愿意轻易表露,甚至假装过得快乐,导致垃圾情绪一步步吞噬自身的能量。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微笑抑郁症”:个体刻意掩饰情绪,强颜欢笑。


人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呢?原因有三个: 


1、过度迎合社会标准

现代社会喜欢推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比如乐观、自信、开朗。渐渐地,社会形成了一种潜意识层面的“道德正确”,认为看上去是正能量的,就是符合道德准则的。

蔡康永在专访中说过:我们的认知系统里,总是存在着“乐观是好的,悲观是不好的”、“外向是好的,内向是不好的”、“自信是好的,自卑是不好的”等各种过于“正确”的观念。所以我们选择去迎合社会标准,去强迫修正自己。

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群体潜意识实质上是一种道德绑架,因为它违背了负面情绪作为人基本配置的属性。

我们都是肉眼凡胎,生活都要经历是非坎坷,又怎能做到始终正能量呢?

无法做到,又怕别人给自己贴负能量的标签,只好压抑真实情绪,不敢流露。

2、他人未必能共情

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不刻意隐藏情绪的时刻,但是当我们真实暴露自己的时候,又会有很多无奈。

比如累了想歇一歇,身边可能有人会说“还那么年轻,有什么累的”,受了委屈想大哭一场,却又被旁人劝解“坚强一点就没事了”,生气了想要有人安慰,反而要看别人的脸色……

我们暴露真实情绪时没能及时得到共情,我们就学会了隐藏自己的脆弱和痛苦,负面情绪来袭,我们也装作它不存在,并且开始习惯强化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3、不想传递负能量

还有些人天性善良,受到委屈也不肯告诉别人,怕影响别人心情,所以一个人硬撑。

就像竹内结子和三浦春马,哪怕心里再苦,还要以笑容示人,始终传递正能量,这类人让人看了着实心疼,

其实,负面情绪是人最自然的情感,带着信息和使命而来,提醒我们要照顾好自己。

一味地囤积负面情绪,就是不间断地谋害自己。





 · 02 ·

囤积垃圾情绪,对你构成哪些危害?

悲伤、痛苦、羞耻、愤怒……这些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得到流通,就会像见不得光的垃圾存储在身体。

时间久了,它们会腐烂,发臭,甚至攻击我们的身心。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
凡是被压抑的都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表现出来。


垃圾情绪的囤积危害巨大,我们不容忽视。


压抑情绪,是对真实自我的打击


我们一再压抑自己的真实表情和想法,就是不让别人看见真实的自己。

内心的感受没有表达出来,后果就会让我们变得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而压抑真实的自己,我们的内在就变得越来越匮乏,整个人也越来越乏力。

而真实自我受到打击,我们还是我们吗?

压抑情绪,是对连接的破坏

关系的连接,需要情绪的沟通,包括正面和负面。

如果总是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会破坏彼此的连接。

比如一个来访者,她很爱自己的老公,凡事不跟他计较,对婆婆也是一忍再忍,不随意流露自己真实情绪。

但几年后,她的情绪突然大爆发,跟婆婆大吵一架,还和老公吐槽满腹的委屈,随后就提出离婚。

老公对她囤积的情绪毫不知情,说:“其实你这些心里话,早点告诉我的话,也不至于搞成现在这样。”

后来,两人互相展露内心世界,很快就重修旧好了。

压抑情绪,会以另一种方式爆发

情绪是一条流动的河,即使暂时存储积压,但终究还是要寻找出口。

比如,以前有个男同事,很长一段时间在公司表现得比较“怂”,受了委屈也不敢吭声。后来有一次,刚入职不久的新员工背后给他“穿小鞋”,他知道真相后忍无可忍揍了那个新员工一顿。

他的暴力不是一时愤怒所致,而是过往情绪压抑太多后的爆发。

他就是因为平时的委屈情绪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经过长时间的压抑,变成派生情绪,就在另一个时间点突然爆发。

压抑情绪,会攻击你的身体

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指出:8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自己的情绪。

身体是情绪的一面镜子,它会如实地储存我们过往的经验,其中那些愤怒、痛苦、悲伤、焦虑、压抑等负面能量,会不断地攻击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比如,长时间焦虑的人,容易出现头痛,胸口发闷;长时间悲伤的人,身体往往比较虚弱;长时间抑郁的人,容易失眠心慌……

所以,压抑情绪,等于谋害自己。



 · 03 ·

垃圾情绪不需要库存,疏导出来更好


哈佛医学院心理学家苏珊•大卫在TED演讲时说到:抑制情绪只会使这种情绪更强烈。情绪就像冰箱里的巧克力蛋糕一样,你越是抑制自己不吃,你越不能忍住想象它的美味。



当负面情绪夹击我们时,最好的措施不是隐藏,而是看见、疏导和表达。

1、增强情绪敏感度

情绪敏感度是指能够以好奇心、同情心,尤其是勇于采取与自己价值相符的行为,与自己的情绪和谐共处的能力。

情绪敏感度包含两个重要的点:
接纳与准确。

也就是接纳我们悲伤、绝望、愤怒等 “坏情绪”,准确识别情绪并且准确描述。

情绪敏感度其实是我们对待内心的一种态度,影响到自己的每一份感受。

我们学会充分接纳和准确表达负面情绪,就能提高自己感受幸福的能力。

2、转换情绪表达

别人问你现在心情好不好,你如果回答:“还可以”或者“不太好”,这样笼统的回答不足以表达你内心真实的感受。

但是你如果说,“你随便打乱我说话,这让我很不舒服。”这就是向对方释放你不舒服的信号。

你真实的意图可能是:“我正在说话的时候,希望你能尊重,等我说完以后你再说。”

换个表达,对方就能比较容易理解你的真实意图,改变和你说话的方式。

不同的表达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3、练习自我内言

美国沟通心理学家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在《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中提到,
情绪是想法的结果,而不是我们所遭遇事件的结果。

书中还提出了一个转变想法的方式——自我内言。

指当我们改变对一件事的诠释时,我们的感受也会随之改变。

比如说,对方反对我的观点。

自我内言A:他肯定是故意跟我对抗。产生的情绪:愤怒。
自我内言B:他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产生的情绪:平和


对待已经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把AB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抄写对照,练习那个更有利于我们情绪修复的自我内言。

这样,我们就不容易被负面情绪裹挟操控。



 · 写在最后 ·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数据显示:每年有100万人自杀成功,全球每10万人中就有16人死亡,平均每40秒就有一个人轻生。

垃圾情绪压抑到一定的临界点,很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比如自杀。




为了规避悲剧的发生,对自杀信号的警觉非常重要。

自杀信号包括但不限于:

(1)经常谈论自杀。

(2)阅读自杀相关的书籍,或者准备自杀的物品。

(3)写遗书,在网上贴吧发表死亡话题。

(4)经常一个人呆着,不喜欢社交。

(5)情绪非常不稳定,时而大悲,时而大喜。

(6)有一些反寻常举动,比如忽然和亲朋好友告别,突然酗酒,吸毒等等。


一旦自己或者身边有人释放出自杀信号,就要及时警惕,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干预。

生命很可贵,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敬畏。

但垃圾情绪就像啃噬生命的蛀虫,不及时疏通后患无穷。

负面情绪来了,我们无须用力推开,全然地接纳它们,学习和它们亲密相处,生命之花才会绽放生机。


*作者:奥黛卡,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高级婚姻情感咨询师,多平台签约作者。我有好看的皮囊,也有调皮的灵魂,梦想给善良的人投下一束光。公众号:奥黛卡。




-End-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

姓名
电话
所选校区
省市
所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