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

1

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只有10年




周末和一位朋友闲聊,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他说起了自己的孩子。

“你说,是不是孩子16岁之后就基本定型了?我是说他的性格、习惯、教养这些方面?”
  
他早年时常外出工作赚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一个手就能数得过来。这两年调回家乡工作,陪孩子的时间多了。

但可惜的是,孩子少了父亲的榜样教育,母亲也没时间好好引导孩子,孩子的性格很是别扭,学习成绩也总是垫底。
 
 “整天拿着个手机玩游戏,我和他妈妈一说他,他就拉下脸,恨不得给我们脸色看。有时候我气狠了,多说了他几句,他就可以好几天不吭声。我回来也2年了,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他、教他,可还是没多大改变,再过1年就要高考了,你说我能不急吗?”
 
朋友忍不住吐槽,我能理解他的担忧。
 
今年的假期格外漫长,在这个特殊时期,父母和孩子难得整日相伴。

可相处的时间越长,我们对孩子的容忍和接纳度也越低。

原本尚能忍受的小错,如今却容易让我们气急败坏。

当孩子不如己愿时,一些口不择言的话,就这样脱口而出。

“要不是为了你,我和你爸早就离婚了”“不准哭,再哭就不要你了”“我这都是为你好,不知好歹”……

这些父母随口而出语言,像根尖刺深深扎进孩子的心底,痛苦慢慢在孩子的内心生根,发芽,扩散,留下终身无法痊愈的伤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往往体现在孩子潜意识的行为中,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摆脱它们。

但父母的有效期也很短,只有10年。

孩子十岁以后,任凭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无济于事,因为你们过期了。很残酷,但也很现实。



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你陪伴他的机会也只有一次。





错过了这十年,你将永远遗憾。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极其重要。但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举措不经意间都在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暗示和影响,直接影响了孩子。

父母不仅是孩子人生中最亲密的人,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人,每一位父母都爱孩子,但表现出来的,却并不一定是爱。

生活中,父母的这几种行为和这些话,会伤到孩子。对照下你在其中吗?



2

我这都是为你好啊


大年初一,徐峥的新电影《囧妈》在平台上播放。

电影延续了一贯的波折和笑点,可看到后半段,才发觉囧妈演的是你我的故事。

徐峥饰演的男主徐伊万,阴差阳错下和妈妈坐上了开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

六天六夜的旅程里,中年的徐伊万受着妈妈全方位的“照顾”。

总担心他没有吃饱,找准一切机会往他嘴里塞食物。

不管他渴不渴,红豆水、绿豆水、果汁,都必须按照时辰来招呼。

心满意足地看儿子吃了整盒红烧肉,却保留最后一块,因为要控制脂肪。

无孔不入的控制也蔓延到了婚姻上,妈妈追问他何时要孩子,干涉他与妻子的相处...

当徐伊万再也无法忍受,在过度干预中失控暴走时,妈妈痛苦又不解,她说出了那句许多父母挂在嘴边的话:
“我是你妈,我是为你好啊。”


因为爱的深沉,所以就可以肆意地入侵孩子的世界,无视孩子的意愿,试图掌控孩子的人生。

这样的“好”未免太过沉重,孩子的自我被忽视了,又如何谈得上“为了你”呢?

玛利亚·蒙台梭利曾说:

儿童并不是一个等待被填充的瓶子,他们不是每时每刻 都等待着我们的帮助。

爱得太满,是种灾难。

真正的爱,是一场对生命的成全。

所有的孩子,最终都只想成为他自己。

别用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做自己的权利。


3

别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


孩子年龄尚小,价值观还未形成。若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抱怨,无异于过早地让孩子承受,在他的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力。

还有的妈妈试图以“抱怨”的话激励孩子,对孩子说:



妈妈辞了工作都是为了你,为了好好陪伴你,都没有外出游玩的时间,你还不好好反省,就知道玩……




这种抱怨多了,孩子不仅会不上进,反而因为自己给妈妈添了这么多的烦,变得自责乃至自卑

有人说,父母在孩子面前抱怨,就好比让孩子闻二手烟,孩子不得不把这些负面情绪吸入自己的身体,同时潜移默化地被影响。





让他们一遇到困难就感到自己的无力,一遇到大坎就是抱怨与放弃。所以,你的孩子越来越“笨”了,或许无关智商。

应当先审视一下自己,平时对孩子展示比较多的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一面,是否给孩子传递过生活正能量?

中国式家庭,总喜欢把“亲”与“子”捆绑得太紧,忽略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样的“爱”太沉重,有时会让子女不堪重负。


4

别吝啬你的夸奖


经常听到身边的家长说一句话:



你看某某家的孩子,成绩好,爱劳动,你看看你,你怎么这么笨呀.....




就这样,“孩子笨”成了一些父母的口头禅,他们显然没有意识到坏处,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

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可以伤孩子多深呢?其实孩子的脆弱,大人是无法想象的。

其实,哪怕是家长调侃开玩笑,对孩子也是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因为很多孩子根本无法分辨家长更深一层的意思,他们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 

当孩子潜意识里出现自己不如他人的想法,当孩子淹没于高频率的负面暗示,怎能不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呢?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必须要懂得谦虚,便在孩子为自己进步高兴时用言语来打击和否定,殊不知会让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和做什么都比别人差的观念。




5

早就告诉过你,你非不听


年前在肯德基取餐时,一对父子吸引了我的注意。

他们刚取完,本来是父亲端着托盘,也许是孩子央求,父亲迟疑下交给了男孩。

男孩很兴奋,端着餐盘脚步欢快,可一不小心被转角的桌子碰到,连人带盘摔到了地上。

果汁洒落一地,红豆派也滚了出去,男孩手足无措地看向父亲。

父亲显然很气恼,他提高音调强调:

"早就告诉过你了,一定要小心点,现在搞砸了吧!"

男孩一直咬着嘴巴,忍住泪水,听到父亲的斥责后,哇一声哭了出来。



哭声是一种很让人神烦的东东,尤其是家长,听到孩子哭,涌上头的是各种负面情绪:恼火、不安、愤怒、焦虑,自责,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简直就像人人都在盯着你,说:你这爸妈是咋当的?

所以,当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恐吓孩子停止哭泣。心想,只要孩子不哭了,麻烦就过去了,事情就解决了。

事实上,你不知道:哭泣是人类自我疗愈的康复过程。

尤其是对男孩,很多家长会说,男孩子,不许哭,没出息等等的话来阻止他哭泣。

殊不知,让孩子成为男子汉,并不是靠压抑他的情绪就能实现,学会让他认识到必须坚强,有担当才是最紧要的。

“早就告诉过你,你不听”,这句看似提醒的话,其实是把自己放到了孩子的对立面,忽视了孩子最真实的情绪。

它除了彰显父母的“高明”外,对解决孩子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帮助。

孩子的成长本就是犯错的过程,与其抱怨孩子的不听劝,不如引导孩子,如何坦诚对待已经造成的后果。

毕竟,再好的道理,也抵不过孩子自己的亲身经历,只有体验过,才能入了孩子的心。

孩子不是父母的提线木偶,未来的路,终究要靠孩子亲自来走。




6

还是让我来吧


很多妈妈觉得孩子小,家务上,当孩子表示想帮父母忙,尝试做一些事时,有的父母总怕他完不成而拒绝;

还有的妈妈,在孩子还未开始的时候,就给孩子一大堆建议;

有的虽然松口让孩子做,但由于孩子做事时磕磕绊绊,便急不可耐的替孩子动手,然后撂下一句:“我来吧,你还做不来”。

否定了孩子努力,浇灭了孩子希望。

这样一来,在孩子心里,最终取得成功的是父母,而不是自己。以后一旦碰到需要自己独立面对的事情,就会手足无措,只会向父母求助。

记住,父母的责任不是为孩子铺路,而是帮孩子成长。允许孩子尝试,尊重孩子的努力,是让孩子离开父母庇护后,能有勇气和信心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听话的孩子,最容易养成的一种性格就是讨好型人格

一个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小孩,是一个自我认同感非常低的人,他们会压抑自己的喜好,去努力迎合别人。 

父母应该让孩子成为孩子,允许他们任性,允许他们说不,赋予孩子选择权。

听话的孩子最让人心疼,因为他们被迫藏起了本该天真肆意的灵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了问题,要找原件”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

无数的话语告诉我们,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在影响、教育着孩子!

对90%像我们一样的普通家庭来说,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可能在有效期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引导和陪伴。
 
陪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给孩子提供自律的参考,教孩子克服困难的方法,带孩子尝试多种兴趣和爱好……
 
所能做的还有很多,言传身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方法。
 
孩子们也从来不会好好听大人的话,但大人做什么,孩子就学会什么。
 
教育,没有捷径,也容不得懈怠。
 
我们无法控制起跑线,但我们可以教会孩子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人生路,不过快,亦不过慢,按照孩子适应的节奏,给予他们创造发展的小天地。
 
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
 
学着做个好父母吧,正如孩子,也在学着做个好孩子。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

姓名
电话
所选校区
省市
所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