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家长强迫孩子把臭袜子塞嘴”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引起众多网友的心理不适。视频中,一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被家长要求把穿过的袜子塞到嘴巴里。男孩强忍着“味道”,勉强着自己做出大人的“指令”。然而,面对孩子的犹豫,家人始终以不容抗拒的语气,一再地强迫男孩“吃下去”。有几次,男孩忍不住作呕,家长便持续“加码”,仅37秒的短视频,说了9次“再塞”、“塞进去”等词语。边命令边强调:“自己的袜子不洗,不要你洗,让你放到洗衣机,你非要把它塞到床上。”不得不说,有些父母,教育孩子他不行,欺负孩子第一名。试想一下,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室友或者夫妻身上,家长会因为他们不洗袜子,强迫人家“吃袜子”吗?家长之所以这样对待孩子,就是欺负孩子能力不足,不敢与之正面对抗,才肆无忌惮的践踏孩子的尊严。“有些事情,做过了就抹不掉了,任何时候的成功,想到这一刻都会凉半截。”一个男孩,不写作业,偷玩游戏,被父母知道后,将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并将孩子挨打的视频,发到了班级群里。从视频中看到,先是一个成年男人拿着棍子,狠狠地抽打孩子的屁股和后背。紧接着,一个成年女人将孩子按倒在地上捶打,男人则用脚去踢踹孩子。王小波曾说过:“大多数愤怒,都源自于自身的无能。”父母敢于对孩子动手,无非是孩子与他的身体悬殊太大,碍于“父高子低”的道德情分,笃定孩子不会反抗,哪怕还击,也是以卵击石,才会这样肆无忌惮的以“武力治服”孩子。父母对子女使用暴力,明显的力量悬殊,就是一种对孩子的欺负,是自己无能的表现。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无能为力时,许多父母经常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打骂、侮辱是常有的事。之前,在广州有市民爆料,一个男孩遭到父母的体罚,被要求当街跪地举砖数小时,别人上前劝阻,都没有用。爆料人说,看到他妈妈拿着电线一样的东西,鞭打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越是愤怒,越表现出人对事情的“无能”。明明是父母情绪失了控,“买单”的却总是可怜的孩子。但如果我们的反应,过于强烈的话,他会感到所犯的错误,让他不再被爱,或者被蔑视。”一个重庆小男孩,被老师投诉,不好好写作业,妈妈在接他放学时,特别生气,一路上,一直批评孩子。直到上了公交车,妈妈的嘴,依然“落”在孩子身上,孩子有些不耐烦,顶了两句,彻底激怒了妈妈。一气之下,逼着孩子把衣服、裤子,全都扒掉,全身只剩下内裤和袜子,妈妈则把衣服带走后下车了,留下“光溜溜”的孩子,被整车的乘客“观看”。孩子学习不认真,是他的态度问题,亦或是,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在不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前提,简单粗暴地用“羞辱”来给孩子教训,再狠的教育方法都无法改进孩子的行为。而当众让孩子丢丑,羞辱孩子,破坏的则是孩子的“自尊”。一个感受不到爱,自尊又被践踏的孩子,又如何去面对来自社会和成长的风与浪?知乎上,一位网友讲述,从小被父亲暴打,被父母各种羞辱。长大后的她,没有安全感,怕事、自卑、敏感,无法专注。在父母面前,经常低头的孩子,在外人面前,也很难抬起头。教育带着爱、付出和滋养,而教训是无爱、发泄和伤害。所谓“育儿”,归根究底就是以“爱”来培育孩子,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服从于父母的“乖孩子”。
· 03 ·
也就是说,传达本心,而非情绪,比如,愤怒、焦躁等等。当孩子屡教不改、父母无可奈何时,便会陷入与孩子的争斗中,情不自禁地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也就是父母和孩子的高度是同等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中国督导师安心指出,在父母和子女产生冲突时,可以用“第三法”来解决。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她提出送女儿去,可是,孩子觉得,有妈妈在场不好玩。于是,她和女儿一起想办法,如何让妈妈放心、让孩子开心。女儿通过向妈妈详细分享与网友认识的经过、线上视频联线等方式,让妈妈了解网友,之后,女儿答应见面当天,带着电话,与网友见面后,第一时间与妈妈通话。母女双方达成共识,“放心”和“开心”的目标都实现了。不必听父母的,也不必听孩子,更不是用“大道理”来绑架,而是“寻求合作、达成共赢”。“好的教育,会体现在好的关系中。好的家庭,不用刻意的教育。孩子是在好的关系中,就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这时望子成龙就不再是难事。”每个父母都应该意识到,通情才能达理,心与心在靠近,教育才有了捷径。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像一颗顽石一样,为他付出一切,他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过来想一想,身为父母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站在自己的世界里,强行的拉孩子进入呢?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养儿育女就是一次漫长的修练。孩子因爱而生,父母因爱而产生期待、焦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随着孩子的成长,张牙舞爪的冒出来。情绪控制能力再强的人,也会被孩子淘气搞得心态崩溃,情绪炸烈。父母与孩子,应该同一阵线上的“战友”,而不是“敌人”和“对手”。*作者:妈小咪,儿童专注力指导师,不愿为母则刚,只愿回首莞尔一笑。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转载请联系爸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