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前段时间研究生考试,她女儿考上了211,于是又在各大群里炫。比如一群人吃饭时,她女儿却直接把喜欢吃的菜端到跟前吃;发朋友圈时,总是把自己p得很好看,却忽视了别人……大家都是亲戚,也就不计较,可换做是别人,难免心里会不舒服。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说:现代社会,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交往。教你如何让孩子成长为高情商,受人喜爱,愿意合作共赢的成人。一般来说,两种小孩不被待见,一种是比较强势的,另外一种是比较内向自卑。有一部片子,叫《小孩的神秘生活》,清晰记录了一群幼儿园小朋友的相处,也揭示了这个问题。他来到教室,一个全新的环境,看到大家其乐融融地打成一片。很快,一个小男孩岳昊便冲他大喊:有人!有人!出去!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许家润的尴尬,他选择听不见,硬着头皮坐着。后面,一个小女孩回来,他才知道,这个位置是要留给她的。很快几个小朋友玩成一片,唯独许家润一个人杵在中间,很不自在。后面他多次想融入集体,结果都融不进去,没有人注意到他。其他小朋友被问及喜不喜欢许家润时,都得出了否定的答案。
再讲一个很外向的孩子岳昊,就是叫许家润出去的那个。
对于同组的人,不耐烦了,便一把把人推开。
比赛输了,对于赢那一组的小朋友,直接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上去。
而对于孩子,如果交不到朋友的话,一方面他会感觉到自己很孤单。同时一旦发生冲突的时候,他甚至找不到人可以去帮助他,在外面根本没有归属感,这样的孩子也容易不自信,更拒绝社交。虽然每个孩子天生有自己的社交属性,但关键还是看家长怎么教,平时和孩子怎么相处。孩子在从小跟父母互动的过程当中,他无时无刻都在学习,最开始也是和父母学的待人接物。比如孩子被你打得在哭,在你打他哭的过程当中,他跟你学会了一件事,就是打人最有效,谁有权利谁就有效。或者你把他关在门外,你说妈妈不管你了,把门一关,他孤单的在那哭,这时候他又学会了一件事,他说生气的时候人就要翻脸。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孩子和整个世界关系的投射。我不知道他的父母生气时会不会大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和父母相处时,肯定也打过人,甚至打父母,这个行为被默许了,他才会和别人相处时也频繁地打人。再看许家润,节目中他父母没有出现过,目前是姥姥带着。
许家润不是父母亲自带的,就很容易产生被抛弃感,对关系失望,变得敏感自卑,为了避免再次被关系伤害,他们可能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不去社交。再加上姥姥对社交可能是保守态度,平时也不教孩子人际交往的具体技巧,所以许家润在很多人际危机面前不知所措,对于交友的第一反应是退缩。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博士曾指出,孩子的同龄交往是他的亲子交往经验的延续。如果孩子日常社交场景中不爱说话,或者总是被其他小朋友排斥,那么家长就要从自身行为做反思。父母除了和孩子处好关系,当然还要从小培养一些社交能力和技巧,才能应对以后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
社会能力,即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舒尔博士在书中分享了ICPS(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的方法,非常实用,我决定分享给大家:
在社交中,教会孩子共情,理解他人的感受,非常重要。首先教会孩子使用这些词汇: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比如可以玩看图游戏。陪孩子看或者动画片的时候要经常问孩子,中的人是什么感觉?里的人心情如何?比如光头强,当他被熊欺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另外,在生活中可以教孩子观察他人的感受,让孩子能够识别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等情感类词汇。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和孩子玩假装游戏,在假装游戏里面,孩子不再是说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努力去想象,别人在这个情况下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共情能力强的孩子,在交往中能将心比心,让别人更愿意与之交往。许家润遇到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哭,而岳昊遇到问题就是打人。这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好好培养孩子的社交力,脑子里没有别的解决方案。所以,当孩子和他人发生矛盾,家长可以套用下面的解决步骤:②感受如何?(你们俩的感受如何?分别是什么感觉?)⑤如果不管用,那么我可以试试不同的办法,直到找到解决办法。⑥告诉孩子''这个”就叫作(分享)、(宽容)、(协调)……然后,寻找多种解决办法。仅仅有解决办法是不够的,孩子们要学会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如果……可能会发生什么:帮助孩子想象各种可能的后果。如果你看下来还是云里雾里,那可以好好看看这个打人案例:家长:你是说他无缘无故地打你?(鼓励孩子思考起因)家长:当你打鲍比的时候,他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孩子考虑他人感受)家长:你知道他为什么不让你看他的书吗?(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观点)家长:现在你知道他为什么不让你看他的书了,你能想想自己做什么或说什么他才会让你看他的书吗?家长:你能想个不同的做法,使他愿意继续做你的朋友吗?如果你总是对孩子提要求,孩子要讨好你,那么和别人相处时,也会卑微的去讨好别人。如果你给孩子足够的爱,尊重孩子和信任,那么孩子在面对别人时,也能做到不卑不亢,有底气,不委屈自己,在社交中更从容。父母对孩子足够好,教孩子懂规矩有教养,就是最好的社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