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你的亲子关系一定不会差!
冰千里2021-06-021981
· 引言 ·
每拿一个玩具都会浮现一些孩子,每打包一组,都会想起最初的时候,我是如何一点一点组装的。有同行留言,问我玩具卖不卖,我斩钉截铁的拒绝。因为每一个玩具都是金不换。就这样,我一边收拾,一边回忆,也不知那些来过这间屋子的孩子如今怎样了,也不知他们长大后是否还记得这间屋子。总结是冰冷的,回忆却充满了热血,我无法用文字表达丝丝感受,但可以大致理性归一下类。依据我这个儿童游戏治疗师与孩子的工作,与父母们分享点东西,希望给你点启发,也用这篇文字作一个仪式,来告别这间游戏室,告别那些孩子们,也告别曾经的自己。此刻,他们也许在家休息、玩耍、也许与父母共进午餐,也许与父母发生冲突,也许在戴着口罩学习,无论如何,在这间他们曾经待过的屋子里,我们重逢了。
· 01 ·
在几个孩子那里我做的并不好,我会不耐烦、会生气、会盼着时间快点过去,还有2个与我不告而别,此刻好希望时光倒流,好去弥补从前的过失……这也是许多父母的心情,看着长大的孩子回忆起来的最先不是美好,而是愧疚。你希望时光机带我们回到“自己不够好”的地方,修复那个错误。你的遗憾就是当下的感受,同我一模一样,咱们要做的就是感受当下的感受,努力回忆当初的样子,去理解那个时候的孩子和自己。比如我会为自己找理由:“哦,那时我经验不足”,你也可以啊,比如:“哦,那时我是第一次当妈妈”,“那时我处境艰难,顾不上孩子”。它是有效的,即使不会改变当年的“错误”,但可以让你再次审视自己,审视那究竟是“谁的错”。
· 02 ·
第二种遇见:倾情投入
我的习惯是必须与孩子单独在这个房间,任何人不准打扰,必须关机、必须安静,这保证了我的专注与投入。第一,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还有我们想象出来的一切。我想,若孩子没有这样的时刻,该多么的寂寞,作为父母都知道“陪伴”这个词,但未必真懂得陪伴。如此的时刻,不是你变成了孩子,更不是你应该扮作一个孩子,任何童话作家、任何游戏治疗师,在那一刻,就是个孩子。你们此刻是同龄人,不论他是13岁还是3岁,我常看互动的录像带(经过家长同意录制的),看着看着就会傻笑,若其他人看见,除觉得我个头大个号,根本无法分辨哪个才是孩子。我们一起抢夺、狡辩、耍赖、无厘头、情绪化,我们一起投入、认真、好奇,一起笨笨的、傻傻的。我被孩子同化了,以至于我们手拉手走出来见到他的父母,我都觉得怪不好意思。那么,你与孩子有这样的时刻吗?你们如此用心的遇见过么?你缺的不是我的专业,可以这样说,专业与技术永远在表层,深层的除了爱没有别的,或者别的根本配不上。我一周和孩子这样的遇见只有50分钟,这个要求并不高,相信你也能做到,关机一个钟头死不了人,况且,他可是你家的孩子啊。
· 03 ·
第三种遇见:被攻击的时刻
我曾被满屋追着打、曾被沙子洒进眼睛、曾被铁链拴在“监狱”里、曾被毫无准备的当头一棒,也曾被大声训斥、吼叫过,曾被橡皮泥、水彩颜料弄得满身都是。也会有“冷暴力”,比如不搭理我、不让我说话、不让我动,比如恶狠狠的挑剔和僵硬的沉默。这一切你或许也遇到过,在孩子情绪纷乱时、莫名愤怒时,在孩子受委屈或考试考砸了时。那时,你与我一样没法淡定,但要学习我一点,那就是:看到孩子这些攻击背后的东西,一旦看到,你就理解了孩子。要知道,孩子还敢冲你嚷嚷,冲你唠叨,就足以说明你是安全的,你是个足够好的妈妈,说明你们的亲子关系及格了,你们正在“高浓度遇见”。你我其实都知道,攻击之后就是爱,攻击能力与爱的能力成正比。
· 04 ·
第四种遇见:规则的突破
这是需要突破某些“设置”的,是需要对抗权威、规则、制度的。我会和孩子一起骂老师、骂校长,然后模拟炸碉堡一样的炸掉学校所谓孩子的犯错,不过是突破了点小小的规则,比如闯红灯、上课迟到、不写作业,甚至起床拖延一会、吃点垃圾食品什么的。对压抑、懂事的、乖巧、自责型的孩子来说,就是成长。此刻,你要站在孩子这边,对抗所谓的规则,即便做不到,也别与规则联手打压孩子。我是这样以为的:快乐的前提是自由,自由的前提是不屈服权威,是敢于砸碎规则,敢于表达自我,这才是创造力的来源,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绝对不可能快乐。你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吧,比如他玩游戏时给他喝彩、比如他喝碳酸饮料时,你也来一瓶!要知道,最大的滋养来自于和这个人一起去“犯错”,而不是指责他犯错。最后,实在不想补充这一点:当反抗、对抗成了常态,另当别论。
· 05 ·
第五种遇见:关系里的独处
简单来说就是:他做他的事,我做我的事,我们没在一起,我们又在一起。我游戏室的玩具一般都卖俩,很少单买,就是要有类似的孪生玩具。因此,我和孩子就可以各自玩同一款游戏,比如拼图、弹珠、迷宫、射击、拼乐高等。我们往往席地而坐或半躺半倚,一边玩自己的玩具,一边喵喵对方,有时凑过来看看彼此的进展,有时或挑衅或骄傲的笑一笑,有时随便聊几句,然后继续各自玩。这样的状态被我称为“亲密关系里的独处”,互不干涉又互相依存。而不是你盯着他写作业,不是他写作业你刷淘宝,也不是他玩游戏你睡觉。你们是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你们互相表现出“少打扰我”的态度,又觉得因对方的存在而心安。还有种独处是他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你也很感兴趣。比如他在看娱乐节目,你也喜欢,他在玩游戏你也感兴趣,然后饶有兴致的专注于他的“作品”,而不是他。写作业就算了,我敢打赌即便是学霸,也是讨厌学习的,他在做自己讨厌的事,你就别凑热闹了。
· 写在最后 ·
第一,以上所有遇见不可强求,若你是有心人,就会自然遇见。故此你要有支持系统,团体呀、兴趣呀、小组呀、闺蜜呀、恋爱呀、咨询师呀之类的。若你内心一片荒芜,是给不到别人的。当然,还有好多好多感受真没法表达,更不好分类,人与人的遇见总是那种无声的在一起,那种四目相对的纯粹,那种相视一笑的懂得,那种不可言说的微妙。如我在《解锁亲密关系》一书中说的:“看到对方的内心情感,并一起去经历这些情感,才是陪伴”。
谨以此文祝福所有孩子,并纪念已经撤离的游戏治疗室,我一定会用这样的态度,去与所有成年人内心那个孩子继续相遇。*冰千里:知名心理咨询师,温暖又孤独的老男人,研究亲密关系、自我接纳。新书《解锁亲密关系》全网热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