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可能听过很多这样的话,但你大概不会想到,这些话竟然可以出自一个大学一年级的女学生之口。近日,因为辱骂外卖小哥,这个女大学生,连续登上微博热搜。事情的起因,是这名女生写错送餐地址和电话,外卖小哥到达后没有找到人,而且打了多通电话也没人接,就自己先走了。随后,外卖小哥在订餐app上找到女生的联系方式,才联系到女生。谁知,女生非但不觉得自己填错信息在先,还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外卖小哥再送一遍,否则就向平台投诉。然而,女生不仅没有一丝感谢,还态度恶劣,觉得外卖小哥作为服务人员,就该无条件听从顾客的要求:“骂你你都得给笑脸!打工就唯唯诺诺,不然投诉你全家!”对此,外卖小哥表示,为了几块钱的配送费,本来已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没想到还要受到这种侮辱。小哥坦言,自己也是大专毕业,家境不好才选择送外卖:“骑士再穷也靠努力挣钱的。如果谁家庭稍好一点的话,谁会选择送外卖。”被骂后,他感觉世界观都颠覆了,并接连几天都无心工作,最后选择了离职。这件事在网上曝光后,女生所在学校的工作人员表示,当事女生已道歉,外卖员已接受。而且,学校一再表示,由于女生是大一新生,希望网络舆论能对女孩多一点宽容,给她改正错误的机会。然而,外卖小哥却表示,事后女生从未主动联系自己,校方也没公布任何处理结果,自己一直在等他们的说法及道歉。最让他气愤的是,当他找学校理论时,学校老师却说:“这就是一件小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去年9月,安徽另一名外卖小哥给当地一所大学的学生送餐时,因联系不上顾客而没有准时送达,也被该学生用短信疯狂辱骂,被叫做“底层猪”:“这看似是一个大学生对一个外卖小哥的侮辱,其实是整个社会对外卖小哥群体的偏见。”
#02
傲慢与偏见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外卖小哥这个职业,社会地位向来不高。这些普通的体力劳动者,一直承受着来自社会异样的目光,深受职业偏见。而在我看来,造成这种偏见的,是背后那一套僵化的社会价值评判体系。正如社会心理学家戈登 · 奥尔波特,在他的《偏见的本质》一书中所说:
偏见是一个人自身价值体系的反射。当一个人习惯于用自己的那一套价值观去衡量一切、预判一切的时候,偏见就产生了。
在一个大学生的眼中,送外卖可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他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会有美好的未来,亦或者,只是逞一时之气。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建设高楼大厦的知识和资源。更多的人,只能做添砖加瓦的一份子。倘若没有这些基层劳动者,高楼大厦也必然完不成 。因此,无论任何时代,每一个靠自己劳动吃饭的人,都值得被尊重。然而,可悲的是,在这件事中,看似傲慢的女大学生,自己何尝又不是被鄙视的对象?一直以来,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职校、职校生甚至职业教育充满误解和偏见。因此,职校生也被贴上了“素质低”、“教人学坏”、“差生扎堆”等标签。“我们无比的厌恶他人的傲慢,但我们却无比的放纵我们自己的傲慢。”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大学生群体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似乎理应更加理智,更应该懂礼。然而事实上,学历的高低,从来都不代表素质的高低,无关职校、普通大学,亦或是名牌大学。前不久,一个名校的学生论坛中,就曝出了一个低素质行为事件——占座。一个学生,因为坐在了别人用耳机占的位置,就被贴到了自家学校的论坛中。然后,一帮学生就分批站队,为了图书馆里的一两个座位破口大骂,甚至上升到性别对立。
这些高居象牙塔中的学生,本被社会寄予厚望,却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阴阳怪气的互相问候。在这些学生身上,你看不到任何宽容的影子,反而到处都是傲慢与偏见。我们读书,本是为了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打破自己的偏见,用智慧对抗冰冷、傲慢与自恋的内心。可事实上却是,我们往往因为读了一点书,反倒获得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加深了偏见。
#03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近一两年来,外卖骑手和顾客的矛盾越来越多。新闻里,有蛮横无理的顾客,也有理直气壮的外卖小哥;政治学家施展在《破茧》一书中,一语道破: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缺乏“共识”的社会。你写错了地址,有错在先。外卖小哥二次配送是情分,不送是本分。你不满意外卖小哥的服务,可以有差评自由;但辱骂别人就是另一回事。不是所有的外卖骑手都不怀好意;也不是所有的顾客都蛮不讲理;往外卖里撒尿的毕竟是少数,理解骑手送餐不易的顾客也大有人在。在不同的职业、身份之外,每个人都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相反,一个缺乏共识的社会,就如同《破茧》一书中说的那样:
人们的争论就只是基于立场,有些人甚至仅仅是为了宣泄情绪,这样的争论过程不会尊重最基本的知识和逻辑,目的只是让己方获胜;争论过程所导向的是秩序的自我败坏,社会的风险叠加,陷入一个恶性循坏。
“外卖活儿就像一双眼睛,我在里面重新发现、理解社会。”他刚当骑手的时候,很害怕那些“写字楼里的年轻人”,但接触后发现,这些人态度都很好,雨雪天送餐迟到,总是能被谅解;相反,有些和他生活环境差不多的人,对他的说话语气、看他的眼神,却会让他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他有时候想不通,同样都是底层的打工人,按理说应该更感同身受,理解彼此,然而越是底层的人,彼此间的歧视往往越是严重······其实,通过鄙视别人而建立起的优越感,并不会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幸福。“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