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81236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聪明往往学习成绩就会比较好,其实,智力仅仅是众多潜在因素之一。
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位教育心理学家17年的研究心得,或许我们就能得知孩子为什么喜欢学习的奥秘。新学期开学之际,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家长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01
我们做学校心理学工作的,第一步都是做测评。当孩子在学习上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工具是智商测试。
所以,当初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以为找到了预测学习的最简洁的途径。因为通过两个小时的智商测试,我可以把孩子的能力,哪个地方弱,哪个地方强,全部清晰地给家长列出来。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很多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任何问题,在班里却有各种学习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2001年我业余时间帮一家心理公司做智商的研究,碰到一个七岁的聪慧过人的小姑娘,一对一的智商测试结果高达140以上。
也就是说一百个同龄孩子里面不到一个孩子会出现这么高的分数。父母提到她在二年级的班上常被老师批评不专心。
我立刻断言:“她肯定什么都懂,老师讲的东西对她没有吸引力。智商这么高,跳级啊!”
结果,父母兴奋地找到学校时碰了一鼻子灰:“跳什么跳?二年级要做的功课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呢,转到三年级肯定跟不上!”现在想想当时对智商的盲目崇拜真的很惭愧。
后来就越来越发现,智力会帮助学习,但对学习的结果,只是一个方面。学习的硬件,比如记忆力,理解力,词汇量,推理能力,信息处理速度等,其效果容易看得到;但无形的软件,影响着硬件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教育心理学在过去五六十年,一直在研究到底什么因素,对学习有最强的影响力? 这里面,当然有许多潜在因素都在发挥影响,但我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了最重要的三点:
第一个是孩子的个性特点;
第二个是学习态度;
第三个就是时间管理等行为习惯。
摸准孩子的个性
系统提升专注力
第二个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就是学习的态度,也就是求知欲。
孩子为什么喜欢学习?我观察了很多喜欢学习的孩子,都是因为学习的过程给她带来了成就感,而且在学习中,与家长和老师的互动中,加强了健康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两个心理需要达不到,孩子则会逃避学习。
斯坦福心理系教授凯萝·杜艾克博士(Dr. Carol Dweck)研究了35年上进心(motivation),她提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给他们热爱挑战,乐于感兴趣找到失误的原因,享受努力的过程,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而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绪和态度,又受什么样的“理念”左右呢?一方面有基因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环境。
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Dr. Martin Seligman)的研究表明,孩子对挫折的态度,在8岁左右开始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
如果父母对好事的解释,是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交流能力真好,我都被你说服了!”等,孩子就会慢慢形成乐观的解释方式。
如果父母对失败的解释,是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就是记性差!”、“女孩子数学都不好!”等,孩子就会慢慢形成悲观的解释方式。
杜艾克博士做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她反复把这个实验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现最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努力的过程,常常被肯定,常常被鼓励的话,那孩子在面对困难的任务的时候,就更愿意去尝试,愿意去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自己的孩子下象棋,这个在象棋上也非常的明显。因为象棋正式的比赛,一场棋赛是六个半小时,如果孩子只是盯着要赢的结果去下的话,这六个半小时就会非常痛苦。可是孩子要是喜欢的是下棋思考过程的话,就会觉得这六个半小时很享受。
《心态》是杜艾克博士的书,家长可以用来检查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成长的心态,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检测:
失败、被批评时是否感觉羞耻或要反击;
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是否嫉妒并失去自己前进的动力;
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时是否有恐惧。
这些都可以帮助家长来调整好我们自己成长的心态,帮助孩子拥有成长的心态。
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孩子学习有持续动力
最后一点影响学习的因素是,外表可以看到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时间的管理、责任感、条理性、自控力等,都是对学习有关键作用的软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家长问道:
“孩子小学1年级,办事情比较拖沓,尤其是写作业,特别慢。感觉他心里压力很大,7岁的孩子,他一直在纠结不想写,不愿意写,溜号,望天,手里拿着玩具摆弄……
10分钟的作业,要写一个多小时,对学习没有兴趣,该怎么办呢?而且孩子坐不住,总在动来动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心里长草,静不下来。”
后来我询问家长,发现有一样事情,孩子的专注力特别高——就是乐高。除了乐高,其他什么事情都坚持不下去。
那么,原因就呼之欲出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对读写的要求就比较高,听力理解也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比较强调的一个技能。
可是,读写作业,并不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相反,给他带来的是种挫折感,因为他习惯触觉型、动手型的学习。
他在学校里,也许因为写得比较慢,完成不了作业,老师也许有一些不太积极的反馈,那孩子就更有挫折感了。
学习本身变成了给他带来挫折感的事情,那他肯定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总是走神。那对于这个孩子来讲,该怎么办?
首先,看看这个孩子的能力特点是什么。
他喜欢动手操作,喜欢乐高,那我们就从他喜欢的事情上来调动他学习的兴趣。比如说,阅读上,我们可不可以去找一些关于乐高的书?
说明书也好,其他的书也好,让孩子看到后知道,阅读是自己吸收有用知识的一个途径,可以多看一些这样的课外书。
他喜欢动手操作,那么,有没有比较侧重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比如说,我们就告诉他,赶快把作业6点前做完,做完之后,我们好6点半去上乐高课;比如说,数学,能不能用乐高来摆计算题?
这些都是结合孩子的长处,来帮助孩子对学习更有兴趣的一个途径。不然的话,一个七岁的孩子,这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学习习惯,长此下去,对学习会越来越逃避。
其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5个具体的建议:
给孩子一些工具。
举个例子,记忆方面,学习理论曾经研究过,早上刚起床的半个小时,还有晚上睡觉前的半个小时,人的记忆力会比平时多大概30%,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移到这两个时间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用固定的时间来做作业。
有的家长告诉我,这个孩子9点以后才开始做作业,一做做到12点了,拖拖拉拉,影响了睡眠。那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孩子放学的时候是3点,但9点才开始做作业呢?
这就是行为的习惯没有养成。写作业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特别是小学的时候。
建议是,放学回到家后,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不一样的事情。因为在学校里面,大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是跟阅读和数学逻辑相关的。
那么调整一下,也许就是听听音乐、打打球,也许是玩一下橡皮泥,转移一下大脑活动的区域,降低疲劳。这之后我们就要养成,比如说,在吃饭以前也好,吃饭以后也好,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做作业。
学龄儿童的家规要跟孩子一起商量着完成。
你可以问一下孩子,你觉得我们吃饭以前是先做数学还是做阅读呢,吃饭以后我们再做另外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把作业分开,使孩子做的时间不至于特别长。
对于注意力不是特别专注的孩子,能够提供一个小的奖励。
比如说,喜欢跟爸爸出去打球,那我们就先来做数学,数学做完之后,我们先出去跟爸爸打十分钟的球,然后回来吃饭,吃完饭我们再来做其他的作业,这个对孩子都是一个动力
要在家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小学的时候,晚上10点一定要开始睡觉了,如果10点前没做完作业的话,抱歉,我们要熄灯了,第二天作业做不完,成绩受影响,交不上去,要自己承担这个后果。
这是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到第二天的时候,孩子会更加用心,要把事情在10点之前做完。
父母真正影响孩子的
是言行的记忆
家长们,请抓住孩子长大前最后的机会,人生是个单程旅行,没有回头路可走!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