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17年积累1000个案例,小学阶段这样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聪明往往学习成绩就会比较好,其实,智力仅仅是众多潜在因素之一。


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位教育心理学家17年的研究心得,或许我们就能得知孩子为什么喜欢学习的奥秘。新学期开学之际,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家长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我在美国加州从事学校心理学工作,主要负责教育心理的测评、诊断和咨询工作。在工作十七年中的1000多案例里面,超过85%都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而造成的学习问题。
 
所以,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工作中的观察,探讨一下怎么样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




#01



智商高,并不代表学习好



 

我们做学校心理学工作的,第一步都是做测评。当孩子在学习上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工具是智商测试。

 

所以,当初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以为找到了预测学习的最简洁的途径。因为通过两个小时的智商测试,我可以把孩子的能力,哪个地方弱,哪个地方强,全部清晰地给家长列出来。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很多孩子在智力上没有任何问题,在班里却有各种学习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2001年我业余时间帮一家心理公司做智商的研究,碰到一个七岁的聪慧过人的小姑娘,一对一的智商测试结果高达140以上。


也就是说一百个同龄孩子里面不到一个孩子会出现这么高的分数。父母提到她在二年级的班上常被老师批评不专心。

 

我立刻断言:“她肯定什么都懂,老师讲的东西对她没有吸引力。智商这么高,跳级啊!”

 

结果,父母兴奋地找到学校时碰了一鼻子灰:“跳什么跳?二年级要做的功课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呢,转到三年级肯定跟不上!”现在想想当时对智商的盲目崇拜真的很惭愧。

 

后来就越来越发现,智力会帮助学习,但对学习的结果,只是一个方面。学习的硬件,比如记忆力,理解力,词汇量,推理能力,信息处理速度等,其效果容易看得到;但无形的软件,影响着硬件能发挥到什么程度。

 

教育心理学在过去五六十年,一直在研究到底什么因素,对学习有最强的影响力? 这里面,当然有许多潜在因素都在发挥影响,但我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了最重要的三点:

第一个是孩子的个性特点;


第二个是学习态度;

 

第三个就是时间管理等行为习惯。






#02



摸准孩子的个性

系统提升专注力




有些家长告诉我,孩子在六七岁时,就已经开始出现厌学的现象了,这是非常不正常的。这个阶段是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最强的时候,如果出现厌学,那一定是学习的内容,跟孩子的学习能力特点,有很大的差距。
 
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强调听力理解和处理能力,但很多孩子需要其他的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擅长用听力来学习的人(Auditory Learners)大概占整个人口的30%。而65%左右的人,天生需要一些视觉的帮助。

比如说,学地理需要画个图像,才能记得更清楚,学历史时需要画一个time line,通过视觉来帮助记忆。还有大约5%的人需要通过触觉来学习,需要动手做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这17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确实各有不同的能力特点,和对传统教育的要求,这与父母的期待常常不吻合,就需要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多观察和接纳孩子。教育是要以长取胜而不是以短取败,花很大心力去教,不如用心去观察,先找到孩子的特点在哪里。
 
很多家长可能看过下面这个学习的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告诉大家,讲座这种形式的学习,不到10%的孩子会吸收的比较快,50%以上的孩子会在与别人讨论的过程中吸收理解的比较快,90%的孩子,在重复教给别人的过程中他会吸收理解的最好。



1645170047915280.jpg



 
因此,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可以在家里准备一块白板,鼓励他们当老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给家人,不但提高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加强了理解。
 
有一点要特别提一下,对学习影响特别大的一个孩子天生的气质特点,就是专注力。而电子产品对注意力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美国有一个研究,对2600个孩子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在2岁的时候在电子产品上花费的时间,对7岁的时候的自控力、条理能力都有负面的影响。
 
那孩子如果天生能专注的时间就比较短,该怎么办?在这里提醒大家七点:
 
每天按时休息、保证有规律的睡眠,睡觉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像学龄儿童一定要保证9-10个小时的睡觉。
 
减少周围分心的事物,保持一致的学习环境。比如说,在家里一定要有固定的学习桌子,每天做作业要在这个桌子上,桌子上尽量减少别的东西。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你今天去姥姥家有没有发现姥姥家的家具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有没有看到妈妈发型、衣服等,今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提醒孩子观察周围的事情,会无形中提高他的专注力。
 
预习和复习,了解一些内容,更容易跟得上老师的讲解。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孩子。
 
教学方式多样化。如果孩子坐不住的话,可以把作业分成几个部分,比如说,今天有四页作业,那我们就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我们先做一页。
 
利用一些工具来帮助孩子。如果孩子只能坐下来5分钟,那我们就定6分钟的计时器,等计时器叮的一响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喝点水,休息一下再回来,慢慢来延长这个计时器的时间。
 
学习内容本身。太容易或者太难都不利于专注力,都会影响学习,最佳的状态就是孩子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程度。
 
比如阅读,能够独立阅读的,是100个字里面有94个字孩子能够准确地读出来。

当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我们的测评第一个就是要测一下孩子在阅读、数学和写作达到了什么程度,那现在的作业要求是不是太难?很多时候这是造成孩子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原因。








#03
最害怕孩子没有求知欲




第二个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就是学习的态度,也就是求知欲。

 

孩子为什么喜欢学习?我观察了很多喜欢学习的孩子,都是因为学习的过程给她带来了成就感,而且在学习中,与家长和老师的互动中,加强了健康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两个心理需要达不到,孩子则会逃避学习。

 

斯坦福心理系教授凯萝·杜艾克博士(Dr. Carol Dweck)研究了35年上进心(motivation),她提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教给他们热爱挑战,乐于感兴趣找到失误的原因,享受努力的过程,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而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绪和态度,又受什么样的“理念”左右呢?一方面有基因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环境。


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Dr. Martin Seligman)的研究表明,孩子对挫折的态度,在8岁左右开始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

 

如果父母对好事的解释,是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交流能力真好,我都被你说服了!”等,孩子就会慢慢形成乐观的解释方式。

 

如果父母对失败的解释,是长久的、概括化和个人化的,比如“你就是记性差!”、“女孩子数学都不好!”等,孩子就会慢慢形成悲观的解释方式。

 

杜艾克博士做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她反复把这个实验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现最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努力的过程,常常被肯定,常常被鼓励的话,那孩子在面对困难的任务的时候,就更愿意去尝试,愿意去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自己的孩子下象棋,这个在象棋上也非常的明显。因为象棋正式的比赛,一场棋赛是六个半小时,如果孩子只是盯着要赢的结果去下的话,这六个半小时就会非常痛苦。可是孩子要是喜欢的是下棋思考过程的话,就会觉得这六个半小时很享受。

 

《心态》是杜艾克博士的书,家长可以用来检查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成长的心态,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检测:

 

失败、被批评时是否感觉羞耻或要反击;

 

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是否嫉妒并失去自己前进的动力;

 

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时是否有恐惧。

 

这些都可以帮助家长来调整好我们自己成长的心态,帮助孩子拥有成长的心态。






#04



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孩子学习有持续动力

 

最后一点影响学习的因素是,外表可以看到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时间的管理、责任感、条理性、自控力等,都是对学习有关键作用的软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有的家长问道:

“孩子小学1年级,办事情比较拖沓,尤其是写作业,特别慢。感觉他心里压力很大,7岁的孩子,他一直在纠结不想写,不愿意写,溜号,望天,手里拿着玩具摆弄……


10分钟的作业,要写一个多小时,对学习没有兴趣,该怎么办呢?而且孩子坐不住,总在动来动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心里长草,静不下来。”

 

后来我询问家长,发现有一样事情,孩子的专注力特别高——就是乐高。除了乐高,其他什么事情都坚持不下去。

 

那么,原因就呼之欲出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对读写的要求就比较高,听力理解也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比较强调的一个技能。


可是,读写作业,并不能给孩子带来成就感,相反,给他带来的是种挫折感,因为他习惯触觉型、动手型的学习。


他在学校里,也许因为写得比较慢,完成不了作业,老师也许有一些不太积极的反馈,那孩子就更有挫折感了。

 

学习本身变成了给他带来挫折感的事情,那他肯定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总是走神。那对于这个孩子来讲,该怎么办?

 

首先,看看这个孩子的能力特点是什么。

 

他喜欢动手操作,喜欢乐高,那我们就从他喜欢的事情上来调动他学习的兴趣。比如说,阅读上,我们可不可以去找一些关于乐高的书?


说明书也好,其他的书也好,让孩子看到后知道,阅读是自己吸收有用知识的一个途径,可以多看一些这样的课外书。

 

他喜欢动手操作,那么,有没有比较侧重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比如说,我们就告诉他,赶快把作业6点前做完,做完之后,我们好6点半去上乐高课;比如说,数学,能不能用乐高来摆计算题?

 

这些都是结合孩子的长处,来帮助孩子对学习更有兴趣的一个途径。不然的话,一个七岁的孩子,这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学习习惯,长此下去,对学习会越来越逃避。

 

其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5个具体的建议:

 

给孩子一些工具。


举个例子,记忆方面,学习理论曾经研究过,早上刚起床的半个小时,还有晚上睡觉前的半个小时,人的记忆力会比平时多大概30%,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移到这两个时间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用固定的时间来做作业。


有的家长告诉我,这个孩子9点以后才开始做作业,一做做到12点了,拖拖拉拉,影响了睡眠。那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孩子放学的时候是3点,但9点才开始做作业呢?


这就是行为的习惯没有养成。写作业一定要有固定的时间,特别是小学的时候。

 

建议是,放学回到家后,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不一样的事情。因为在学校里面,大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是跟阅读和数学逻辑相关的。


那么调整一下,也许就是听听音乐、打打球,也许是玩一下橡皮泥,转移一下大脑活动的区域,降低疲劳。这之后我们就要养成,比如说,在吃饭以前也好,吃饭以后也好,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做作业。

 

学龄儿童的家规要跟孩子一起商量着完成。

你可以问一下孩子,你觉得我们吃饭以前是先做数学还是做阅读呢,吃饭以后我们再做另外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把作业分开,使孩子做的时间不至于特别长。

 

对于注意力不是特别专注的孩子,能够提供一个小的奖励。


比如说,喜欢跟爸爸出去打球,那我们就先来做数学,数学做完之后,我们先出去跟爸爸打十分钟的球,然后回来吃饭,吃完饭我们再来做其他的作业,这个对孩子都是一个动力


要在家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小学的时候,晚上10点一定要开始睡觉了,如果10点前没做完作业的话,抱歉,我们要熄灯了,第二天作业做不完,成绩受影响,交不上去,要自己承担这个后果。


这是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到第二天的时候,孩子会更加用心,要把事情在10点之前做完。



 



#05



父母真正影响孩子的

是言行的记忆




孩子在学习上,自律能力方面,自控能力方面,时间管理方面,犯错误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孩子自控力这部分大脑的发育是最晚的,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孩子预测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们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犯的一些错误的话,那我们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为将来的成长而学习,我们管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起到一个教的作用,能让孩子掌握这些优良的品格和习惯,千万不要惩罚正常但是不正确的行为。比如说,他坐不住,自控能力差。
 
很多事和他的天性、年龄的发展阶段也是有关系的。七八岁的孩子,让他分心的事情非常多,坐不住,特别是男孩子,这非常正常,虽然是一个不正确的行为。
 
其实,孩子跟我们在一起的18年的过程中,其中12年、13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最终希望孩子学到什么呢?我们真正影响孩子什么呢?就是他言行的记忆。

这个记忆,包括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解释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失误失败,这些都会内化成孩子性格中的一部分。
 
如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帮助孩子感受到和父母、老师之间的亲密的关系,感到自己受尊重,有归属感的话,孩子的上进心的基本心理需要就得到满足了,他就更愿意去实现自己的潜能。
 
如果我们同时还给孩子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潜力,能够根据他的能力特点去帮助他找到获得成就感的活动,能够在学习中带来更多的成就感的话,那孩子对将来的学习就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家长们,请抓住孩子长大前最后的机会,人生是个单程旅行,没有回头路可走!




其中,正确认识孩子的情绪是科学育儿的“必修课”之一。
德瑞姆本期免费课正面管教《认识孩子的情绪》立即报名即可免费预约听课
1645170400412874.jpg

立即报名







▼ 通过课程,你可以学到:

先理解孩子,正确认识孩子的情绪。

再使用具体方法,父母纠正发火、吼叫坏习惯,培养和孩子良性沟通的技能。

当然,最重要的,是帮助父母们不再深陷焦虑,成为孩子的榜样。






-End-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

姓名
电话
所选校区
省市
所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