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儿子上初一以来对手机沉迷的不行,放学回家就是看手机,玩游戏,作业做的很随便,有时候老师还告诉我他连续几天都不写作业。
道理也和他讲,他爸爸打也打了,就是不改,一说要收他手机,脾气就更大了,现在几乎不怎么和我们说话。孩子也长大了,我们也不敢完全和他对着干。
孩子小时候我们都忙,没顾得上管他,那会有时候吼两句他也就听话了,现在怎么讲都没用。现在因为这个手机的问题,成绩都快掉到底了,晚上也睡得晚,吃饭也要拿着,我们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临床与心理咨询方向硕士学位
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取向咨询师
擅长领域:儿童青少年学业问题、手机与网络依赖、青春期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情绪问题;成人情绪困扰、性心理、身份及性别认同、人际及亲密关系、创伤问题、个人成长
心理咨询从业3年,累计咨询经验600小时以上
母亲:“玩手机影响视力、学习成绩...(苦口婆心地劝——讲道理)母亲:“叫你不要玩手机,你还玩。”(开始生气——吼两句)父亲:“你说不听是吧?那我打。”(父亲动手——打也打了)对于孩子沉迷手机,提问中的父母“文的来了,武的也上了”,可是孩子情况不但丝毫没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父母着急又无助,“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问题所描述到的现象——孩子沉迷手机——在如今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借着这个提问,我也想在此分享关于“孩子—手机—父母”关系的一些看法。我们总说事出必有因,那么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是什么呢?有部分家长认为是因为我们家的孩子没有自主、自控能力,手机里面又有短视频、又有游戏,我们的孩子都是被这些东西害了。
在我们接待众多的青少年来访者当中,针对沉迷手机或者或其他事物(游戏等),追溯其原因几乎都是来自于青少年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困扰而产生的替代品。那么孩子们现实生活当中的困扰究竟是指什么呢?以提问者来举例,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发展不是好事吗?怎么就成为了困扰了呢?——孩子青春期阶段无论是其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心理方面有自我意识的发展提升。
提问中的孩子“一说要收他手机,脾气就更大了,现在几乎不怎么和我们说话。”当孩子自我意识和父母的管控方式之间形成冲突的时候,关于手机使用权的问题就成为父母控制权和孩子自主权争夺的主战场。手机成为孩子独立空间,这正是青春期孩子所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自身发展的私密空间,不受父母管控。“作业做的很随便,有时候老师还告诉我他连续几天都不写作业。”——学业是处在6-18岁阶段的孩子主要的发展性任务之一。即使是在提倡孩子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学业成绩水平也是孩子进行自我评价、评估自尊、他人评价的重要维度。提问中的孩子对于学业的态度很随意,在这样随意下,孩子学业“成绩都快掉到底了”。结果,孩子在学业上受挫,成就感微乎其微,未能形成良好信心建设和反馈。
“孩子小时候我们都忙,没顾得上管他”——事实上,小时候父母不“管”,孩子长大之后,父母很可能需要花费数倍的力气来“管”。并且,长大之后父母“管”得越严厉,孩子自然而然,越会跑到令他感受到新奇、轻松、愉悦的手机怀抱当中。心理学中,将满足孩子需求、欲望类型的客体统称为母性角色,手机可以提供父母所不知道的知识以及正面情绪价值。
其实手机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孩子所需要的部分抚养者的角色,甚至成为了孩子完全的抚养者。孩子通过玩手机获得了快乐,获得了满足,孩子抱着手机就够了。
老师你说来说去说了一大堆,说得都是原因,我想要知道孩子厌学、沉迷手机怎么做。为此,德瑞姆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中心特意为这些青少年推出了人际关系团体,在团体中深入了解孩子们与学业、手机、家庭、自身的关系,也包括孩子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从而发生改变。在过程中对孩子们的学习情绪、想法、行为进行探索,增强孩子学习动力。
感兴趣报名联系我们吧~或许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