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82214
2020年,有一位德瑞姆学员,曾分享一件关于他朋友的“家务事”,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他说:
我有一位朋友,在武汉,是一个初三女孩的爸爸。
当时武汉疫情封城,孩子在家上网课,但是他很不放心,他认为上网课的学习效率不高,他总觉得学习就是多看书、多写字(因为自己当年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他很反感女儿一直对着手机和电脑。
因此他不断反复督促女儿看书,不要看电脑和手机,两人总是因此发生激烈争吵。
有一次女儿上完网课在线购物时被他发现,两人再次争吵。
孩子觉得自己不能出门,一点自由都没有,在家里又感受不到温暖,父亲古板且严厉,她的生活根本看不到希望,于是威胁说要跳楼自杀,要“死给你们看”。
我朋友听到女儿这么说,很伤感,他回想起当初为人父母的喜悦心情,内心是多么感谢孩子们能选择我们当他们的父母呀!往昔种种美好历历在目,奈何今日的亲子关系却一地鸡毛。
他后来在心理咨询师的提点下,逐渐意识到问题的根本:他把面对疫情的焦虑、足不出户的憋闷、在家待业的无助,各种负面情绪统统转移到女儿身上,他试图过分控制女儿,最后导致青春期的女儿越来越叛逆。
后来他尝试着做一些改变,发现孩子对他的态度也随之改变。
#02
察觉情绪,管理情绪,做好榜样
疫情期间,家长好像多了各种各样的困扰,一些家长表示,情绪比较多变,心情容易烦躁,和孩子的冲突也总是不断。
其实,很多亲子矛盾一直以来都存在,只是疫情放大了这种冲突。并不是说因为疫情来了,才有了这些矛盾。
问题和矛盾一直都在,只不过因为疫情导致人际距离和空间距离被拉近了,家庭内部的矛盾被激化升级。
加上很多家长在面对疫情时本身就很焦虑,不上班,在家里看各种各样的信息,心态一开始就没有调整到位。在这个情况下,再去教育孩子,很容易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家人。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专家贝瑞辛(Gene Beresin )博士说,父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要优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健康。
“这就好比我们在乘坐飞机的时候,空乘人员会告诉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成年人必须首先给自己戴好氧气面罩,接下来才会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孩子。”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最初的时候都是高高兴兴的,但是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因为不能出门,导致家庭中每一个成员或多或少都会有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不加以控制,会被放大、被转移,最后以争吵的方式出现,损伤亲子之间的关系。
家长需要明白,情绪并不都是孩子引起的,要意识到是否是本身压抑的一些愤怒,通过孩子的行为爆发出来。
“父母的好情绪能够让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
反之,父母的情绪不好,会让孩子感到郁闷、自卑,是促使孩子消沉、学业止步不前的导火线。”
#03
减少亲子冲突,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父母的精神一旦崩溃,孩子的心理健康势必受到影响。上海最新的防疫新闻发布会上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主任就特别做了分享: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