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18442
「家长和社会的每一次疏忽
都给坏人制造了机会」
◆ ◆ ◆ ◆ ◆
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对于那些被性侵,尤其是幼年被侵犯的女孩来说,实践起来格外难。
她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深陷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中心,一辈子用别人的罪恶,反复折磨当时那个懵懂无知的自己。
她们被迅速催熟,被迫接受这世界最阴暗的一面;她们在这复杂世界,找不到自我认同感,流离失所,迷失自我,自愿放逐到世界的边缘,永远徘徊在自我毁灭和自我救赎之间......
而毁灭还是救赎,却只是一念之间!
· 01 ·
2018年,女性主义导演珍妮弗·福克斯的电影《信笺故事》上映时,观者无不泪流满面,而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电影是根据导演的真实经历改编。
故事里的女主人公,詹妮弗49岁,是个纪录片导演兼大学教授。
她有稳定体面的工作,有相恋6年,即将步入婚姻的男友。如果不是母亲发现,她在30多年前写的一个故事,詹妮弗那段被尘封的过往,或许会永远留在过去,以一种撰改历史的方式。
因为在故事的开头,詹妮弗写道:我遇到了两个很特别的人,两个使我深深着迷的人......
这两个影响詹妮弗一生的人:一个叫做格拉夫人,是一个二婚,有个儿子和丈夫,却十分风情万种的马术教练;另一个人叫做比尔,是格拉夫人的秘密情人,他们一同开办马术训练,也一同捕猎可怜的女孩,当做自己的变态癖好的甜点,满足自己无耻的欲念!
13岁的女孩詹妮弗,被母亲送到这里学习骑马,不幸的成为了比尔的猎物之一。
正值青春期的她,内心孤独而困惑,因为父亲忙于生意,母亲的全部精力,都分在其他几个更为年幼的孩子身上,父母因为育儿问题又经常吵架。
现实的家庭生活,让詹妮弗对于婚姻充满质疑和不满,她渴望成为像格拉夫人那样美丽性感的女人,渴望得到重视和关注。
比尔迅速抓住13岁的少女,急于成熟的心理,用所谓的[爱情][成熟],让她眩晕沉迷,并不断鼓励她走出家庭,掌握自己的命运。
· 02 ·
在少女詹妮弗的故事里,那段经历很美丽。
因为比尔和格拉夫人,向她分享了他们有私情的秘密,她第一次被人当做大人对待,被赋予信任和特殊待遇。
并且比尔认为她有跑步天赋,不断鼓励她加入自己的田径队,并让她相信,她是与众不同的,有权利反抗枯燥乏味的大人,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
年幼的詹妮弗,很快被比尔洗脑成功,认为远离父母,才能自由的活着,认为成人世界的一切规则,虚伪而无聊。
当詹妮弗慢慢步入两人的陷阱时,他们开始有了更大胆的举动,给詹妮弗的妈妈打电话,谎称她第二天要马术考试,所以晚上无法回家,妈妈虽然有过疑惑,但孩子太多,精力有限,这些事情,也没有很放在心上。
就这样,第一次,詹妮弗被独自留在了比尔的家,在比尔老道的诱惑下,为了建立他们之间持久的信任,她脱下了衣服,满足比尔单纯想要看看的欲望。
而比尔,也循循善诱的引导她,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并不断的告诉她,那些没有成熟的男孩,是没有耐心这样对待她的,虽然被性侵时,詹妮弗才13岁,但她相信了比尔的鬼话,以为他在帮助开发自己,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成熟长大。
之后,比尔甚至建议,他,詹妮弗,以及格拉夫人,可以以爱之名,组建一个真正有爱的家庭,彼此坦诚相待,绝无隐藏,无惧生活,勇敢去爱。
说白了,就是三皮而已!
· 03 ·
当已经成年,出于羞耻心理,自动美化和忘掉那段经历的詹妮弗,再重新去看当年写的故事时,似乎和母亲一样,嗅到了不一样的意味,她被两个成年人蛊惑着,成为她们变态欲望的祭品,换言之,她被诱奸了。
但是,詹妮弗拒绝承认这一切。她不能承认自己有着被性侵的历史,只有将那一切都美化成一个爱情故事,只有认为自己和比尔是彼此相爱的,当初的一切行为,才都是合理无伤害的。
詹妮弗固执的告诉自己,比尔认为她很特别,很成熟,是完美无瑕的,周围的年轻男孩都配不上她。
然而这一套理论,可以麻痹欺骗13岁的詹妮弗,却无法让49岁的詹妮弗彻底相信。
成年的她,和幼年的她,不断的对话,不断的还原当时的细节,不断的去揪出真相。
詹妮弗发现,虽然那时年幼的自己,天真的相信了他们的谎言,但内心深处的痛苦,身体是会诚实反应出来的,每次做完爱后,年幼的她,都会不可抑制的呕吐,并且每次做爱时,都会身体颤栗,无法抑制厌恶。
而且,自从有过那段经历后,她越来越放纵自己,曾经和各种男人上过床,并且突破各种道德底线,似乎在践行比尔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但是,她过得不快乐。
即便她专门写了小说,将过去变成一个美好的故事;即便她选择性遗忘,将过去忘得一干二净,但总是有一个缺憾在提醒她,她似乎失去了什么,她的内心有一个黑洞,随时可以吞噬眼前的一切。
于是,詹妮弗决定面对现实,通过调查她发现,她不是比尔唯一的对象,事实上,作为大学教练的比尔,已经功成名就的比尔,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被家庭忽视,性格内向孤僻的女孩,做自己的学员,施加耐心的教导,外界将这一切理解为,这是比尔的善良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但当詹妮弗去寻找那些女孩时发现,她们都被比尔特殊对待过,她们都是比尔以爱为名,诱导强奸的女孩之一。
· 04 ·
在故事的结尾,年幼的詹妮弗说:当我离开他们的时候,我的世界开始地动山摇,时常害怕自己会不慎坠落…
为了对抗这种恐惧,她选择性撰改真相,也选择性遗忘。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面对这样重要的事情,一个人怎么可能忘记呢?
其实,正如研究性侵问题的,临床心理学家佐伊·彼得森所说:当人们在创伤经历中无法逃脱时,他们通常会在心理上逃脱。
比如,有些女性面对强奸时,会毫无反抗,因为一种由强烈恐惧引起的,暂时性和非自愿性瘫痪,会让一些女人在面对侵害时,无法做出正常生理上的反应;而当当事人意识到这种罪恶时,过度的痛苦心理,也会催生大脑自动遗忘这段经历,无法做出正常的,应对伤害的心理反应。
这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当事人逃脱问题,逃避伤害,可是这无法从根源解决和修复一切。
导演詹妮弗·福克斯,是难得幸运,可以最后直面现实,并将一切心路历程拍成电影,达成和自己和解的人。
但从13岁被强奸,到59岁拍出一部自传电影,这中间用了46年。
更多的受害者没有熬到真正解脱的这一天,或者说,他们选择了用死亡解脱这一切。
林肯乐队主唱查斯特·贝宁顿,在41岁事业正辉煌的时候,选择了自杀,因为童年时,被继父强奸了6年,导致他终其一生,都走不出那个黑暗的漩涡,直到自己被死亡吞噬。
2017年,26岁的青年作家林奕含,在住处上吊自杀,随后林奕含父母声明,林奕含书中所写的,13岁被补习班老师诱奸的女孩房思琪,就是自己的亲身经历,13年来,她不断的美化性侵,让自己相信自己爱老师,让老师的一切丑恶行为合理化,但是无论如何美化,现实就是现实,她被这样残忍的现实,杀死了。
· 05 ·
这些真实的案例,最触目惊心的地方,不仅仅是被害人,为施暴者的丑恶行径买单,终生无法解脱;更让人义愤填膺的是,这些施害者们,将罪恶的手爪,伸向了还未成年,本来有着光明前景的孩子们,让这些孩子的人生,在承受伤害的那一刻起,就戛然而止了。
医学上,将只对13岁以下孩子,怀有强烈和持续的性想法、幻想、冲动的人,称为恋童癖。
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协会发布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将那些还未付诸实践的恋童癖,称之为一种性取向。也就是说,和某些精神疾病一样,恋童癖是一种无法自我控制的病。
嗜婴症是恋童癖的一种亚型;它被用来指对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性偏好。
许多人认为这是为恋童癖开脱,假如做出了伤害儿童的性行为,就直接解释为,自己生病了,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但是如果你了解一下美国的法律会发现,自1997年堪萨斯,诉亨德里克斯案之后,被诊断患有某些精神疾病,特别是恋童癖的性侵犯者,可能会受到无限期的非自愿监禁。
也就是说,像韩国素媛案的主犯,赵斗顺那样,明显具备恋童倾向,放出来后再犯率极高的人,在美国很多地方,国家出于保护大多数人的考虑,就必须对他们,实施终生非自愿治疗和监禁!
因为恋童癖患者本身怀有,无法克制的伤害儿童的性倾向,这种情况,监禁他们,就是保障大多数孩子的安全。
当然,性侵儿童的并不都是恋童癖患者,毕竟真正恋童的人,只占不到人口基数的5%。大多数针对儿童的施害者,都是吃准了孩子容易伤害,容易控制和掌握。
那么,针对这样一批不是娈童癖患者,却也有伤害孩子倾向的人,法律应该怎么对待呢?美国康斯托克一案很值得参考,该案中,法律支持,对因儿童色情制品指控,而被定罪的人,也实行这种无限期监禁;
也就是说,无论这个社会,多么追求人权和平等,多么多元化和自由,但只要你伤害了孩子,不管你是生病,还是良心坏透了,对不起,迎接你的都可能是终生监禁。
因为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不能保障孩子安全的国家,没有未来!
活着才会长大,我想活着
—— 艾丽斯・西伯德
- END -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