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22517
又到一年父亲节,可说实话,这届爸爸是越来越难“带”了……
前段时间,邓超在家帮孙俪带儿子等等,还带着孩子写了作业,结果却让孙俪气哼哼的发了微博。
估计超哥也挺委屈,毕竟写了老半天呢。
网友们纷纷表示,娘娘一个人要带三个娃,真的辛苦了!
· 01 ·
要说超哥这种举动,在这届爸爸里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给一年级娃买了三年级的练习册,还硬是摁着娃做完了。老师收到作业在群里询问:你家孩子的作业买错了,你不知道孩子几年级吗?
哄娃睡觉,不管娃睡得熟不熟,反正爸爸是睡得打雷都不醒了。
至于给娃买的玩具,那娃只能先看看,得让爸爸玩够了再说。
爸爸带娃一天,妈妈担心24小时。毕竟,娃在爸爸手里经历的磨难数不胜数。
可这届爸爸虽然如此难“带”,却依然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可以说,父亲的付出对我们一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有时候比母亲更加深远。
· 02 · 父亲与孩子间的“激活”关系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母亲被视为照顾者,而父亲的角色则被简化。近几年,越拉越多的人开始认为父亲应当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来,和母亲担当类似的角色。可是,即使同样为照顾,父亲和母亲给到孩子的引导依然会是不同的。
蒙特利尔大学的Daniel Paquette在研究中认为,可以用“激活”的关系(activation relationship)来形容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会更为贴切。比起母亲带来的安抚与依赖,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会更多地体现在引领孩子走向世界的部分。
在我们的生活,大家可能也会发现,父亲在带孩子时,更多地会选择和孩子进行游戏互动,无论他们是不是有把孩子当作“玩具”的嫌疑,但他们的大多数行为的的确确都是探索性的互动。比如带孩子出去到处跑,和孩子玩玩具,甚至是吓唬捉弄孩子。这些在母亲带孩子的时候,都是比较少见的行为。
从长期来看,这种需要面对冲突的环境,其实对孩子之后在和同龄伙伴的相处和竞争是有好处,这会提升他们应对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 03 · 父亲的参与程度有多重要?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行为模式,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模式。
父亲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会是孩子认知中“男性”的模板形象,他对待异性的态度也会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这一点其实母亲也同理。研究显示,父亲在家庭中参与度更高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在长大后往往自尊水平会更高,对自我发展的期望也会更高。
同时,孩子学习亲密关系的模板也是父母。如果成长环境中父亲的角色缺失,或者父亲没有做出好的榜样,孩子也同样无法学会正确的去爱人。尤其是,如果父亲有暴力行为,那么孩子也会默认亲密关系中可以存着这种行为,这会让TA在之后的人生中选择这样对待自己的伴侣,或者接受伴侣同样的暴力行为。
虽然父亲在家庭中的参与程度,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可这个参与程度其实并不完全和时长挂钩。因为孩子所接受的大多数信号,其实是源于情感上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依然可以和父母都保持很好的关系,并且在处理自己的亲密关系时,也没有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父亲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词语之一,他代表着权威,代表着保护,有些时候也意味着危险和敌人,可也就是这一切,影响着孩子们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节快乐,希望每一份父爱都能正确的送达,也希望每一个父亲都能为孩子引领正确的方向。
-End-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