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丨小S拒绝给女儿买1000元的衣服:穷养还是富养?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

前不久,大S和小S因为给女儿买新衣的事又上热搜!


大女儿艾莉发信息给小S,说自己超想买一件外套。


小S一看,是一件1000多元的潮牌,立马“炸毛”了:“你知不知道这个牌子非常有名,而且很贵,你可不可以不要随便逛网络?


然后又以你才13岁,没必要穿那么贵的衣服不要养成从小就花大钱的习惯”为由,拒绝了女儿的请求。




大S看过后,认为这件衣服很好看,而且长很大都可以穿。




小S说自己从来不允许女儿买超过1000元的衣服。




大S表示她可以买下来,作为奖励艾莉舞蹈比赛第一名的礼物。


一番争论,小S勉强接受,将好消息告诉女儿,但仍忍不住用信息「连环炮」教育:


“姨妈买衣服这件事并不是随时都会发生的!


气质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你不要乱买衣!


视频一出,网友们纷纷站成两队:


一队认为小S这么有钱了还这么节俭,真是好妈妈;


一队认为大S的做法开明,女孩就应该富着养,不必太苛刻。


这不是大小S第一次因为消费观而争锋。


早在很久前,大S就对小S喊话说“女儿一定要富养


并且,仅仅因为小S女儿随口说不知道Tiffany蓝是一种什么蓝,大S就真的送了一条价格昂贵的Tiffany蓝项链给她。




惹得小S惊呼,“她才上小学,这样会影响我们亲子关系




到底要不要给孩子买贵的东西?


对孩子是穷养好,还是富养好?


也许,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那么纯粹。




 · 01 ·


不必过分富养,更不必刻意穷养


我就是一个被穷养大的孩子。


小学时爸爸开工厂,拿走了所有的钱。


我妈很节俭,袜子脚后跟都磨掉了补补照样穿。


高中时,我跟同学逛农贸市场,一下看中一件白色的、镶着假珍珠扣的针织衫,要35元。


那时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才100元。


真是太喜欢了,挣扎了很久很久,我才下定决心买了,既欢喜又忐忑地穿回家。


果然,我妈摔盆敲碗地骂了我一顿,说“你挣一分钱吗,就舍得买这么贵的衣服!


我羞愧极了,恨不得去死。




正好爸爸回来了,问清缘由,淡淡地说了一句至今20多年我都记得的话:“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多花一点钱又怎样呢?


我感激我爸,更钦佩于他对钱的豁达。   


爸爸让我感觉:我有追求的权力,我有讨好自己的资格。


这种感受一直影响着我到现在,到对待自己的孩子。


女儿3岁时,我带她逛商场,试穿了一双400多块的名牌鞋。


女儿穿着新鞋欢喜得不得了,一个劲儿跺脚说:“真舒服,真舒服!


婆婆心疼得不得了,说这么贵的鞋顶多穿3个月,何必呢?


穿着舒服,女儿喜欢,贵是贵了点,但还在我的承受范围内,我想我没有不买的理由。


我们需要物质带来的幸福感,孩子也同样需要的啊!


就算孩子还没有经济能力,可我们有什么资格斥责孩子爱美、不懂事呢?


尊重孩子的欲望,就是爱。


但是,富养也不等于浪费和娇惯,穷养也不是抠搜。这里面的度,需要父母好好拿捏。


有一对夫妻朋友,岁数很大了才有了个女儿,俩人当成掌上明珠养。


端午节,我们两家去山里玩,住的是农家院宾馆。


一进房间,他女儿就大哭起来,直喊“屋里有味儿“、床太硬”、新买的名牌衣服蹭上了土


为了让女儿更舒适,夫妻朋友带女儿出游,不是住五星级酒店,就是住高档度假山庄,根本没住过这么“”的地方。


哪知,周围几十里度假酒店全部爆满,夫妻朋友只能载着哭闹不停、安抚不住的“豌豆公主连夜赶回家......


刻意穷养,会让孩子容易有匮乏感和自卑感;


刻意富养,也会让孩子容易有不必要的优越感和负累感。


所谓穷养、富养,说到底,都不如一个平衡着养。


喜欢穷养的父母,不必总买几十块钱的便宜网购货。


偶尔带孩子去商场体验下自由挑选和搭配的过程,去高档餐厅吃一顿豪华大餐,也是一种开阔心胸和眼界的敞亮。


喜欢富养的父母,也不必事事物物追求排场、完美。


让孩子体验体验农贸市场、农家院、大排档的市井之气,也是一种收缩物欲的内敛。


金星说:“孩子是最单纯的,只懂得天气冷了要穿暖和一点,如果大人没有引导,孩子根本不会知道什么是名牌,而孩子穿名牌不过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


带孩子跳脱财富的限制,灵魂才能更加开阔、自由。

 





 · 02 ·


比价格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审美


节俭是好事,但一味盯着价格,就未免有点矫枉过正。


比起衣服价格,孩子的审美更应该被关注。


小S的三个女儿每每出镜,衣着都会被一番诟病,像“路人甲”、留守儿童,甚至款式、颜色搭配得有点错综复杂,没有美感。


连姐夫汪小菲都忍不住吐槽,说小S的女儿们穿得像保姆。




比买不买名牌衣服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教给孩子穿衣打扮的审美。


杨澜曾说:“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去看到你的内涵。


无论穷富,尽量让孩子的穿衣打扮整洁、协调、得体、有一定美感。


因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育,儿童时期一旦错过,一生都难以弥补。


我们要教会孩子:“不以华服加身而骄傲,不以平服朴实而羞赧。


如果一个孩子,既穿得出奢华大牌的气质和气势,也穿得出简单T恤、仔裤的洒脱和随意,那么,这个孩子的审美与内心也一定弱不了!



 · 03 ·


比价格更重要的,是扩宽孩子的格局


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受别人欺负,但在花钱这件事上,却总在“欺负孩子。


小区里有个6岁男孩,口头禅竟是“太贵了


他喜欢我女儿的轮滑鞋,听闻价格后连连自言自语:“太贵了,太贵了!


他去买雪糕,翻了半天找到一根喜欢的,一问价格,连说“太贵了,太贵了,立马放回去,换了一根最便宜的。


她妈妈在旁边哭笑不得。



原来,每次他把新买的吃的或小玩意带回家,爸爸都会先问价格,然后就忍不住念叨:“太贵了,太贵了,你小子就爱花钱!


时间长了,这孩子无论买什么,都直接挑最便宜的;拿回家时,没等爸爸发问,他就急着汇报、讨好:这个不贵!”


父母一味盯着价格,只会让孩子失去直白的喜欢和本能的选择。


他们会觉得:可能是我不够好,所以才不配拥有那些好东西。


所以,他们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而选择了讨好父母


这样的乖孩子,怎么能不让人心酸呢?


闺蜜的女儿上五年级,最近想让妈妈给她买一双帆布鞋。


她去店里看了,一双鞋竟要500块,顿时感觉不值。


但女儿说,班上的女孩们基本都买了,只有她没有。


“这是虚荣!她心里下了定论。


但是,看着女儿殷切的眼神,拒绝的话她说不出口。


孩子长大了,正是融入集体和社会的时候,虚荣也是一种正常人性,自己何必太苛责呢?


于是,她同女儿商议:“这种鞋看着透气、舒服,你眼光不错!就是价格有点贵,超出了平时的预算。


如果你真想买,我可以先把钱垫付上,但你能不能用帮妈妈做家务换酬劳来支付?按照市价,我给你一小时10元钱!


女儿欣然同意。一向懒惰的她突然勤快起来,半个月就还清了妈妈的钱。


那双球鞋,女儿穿得比任何一双鞋都在意、自豪,用她的话说:“这是我用自己挣的钱买的!


面对孩子想买贵东西的需求,父母真的不必如临大敌,或者一味打击,而应该引导孩子如何去争取,去赢得。


要让孩子明白:只要我足够努力,我就配得上足够好的东西。



 



 · 04 ·


孩子消费观的背后,是父母的三观


父母不光要教会孩子如何花钱,还要教会孩子如何选择和判断:


这个东西是我必须需要的吗?


为这个东西付出这样的代价值得吗?


但是,很多孩子却没有这种能力。


很多孩子,为了名牌包包、大牌化妆品、大牌手机,不惜冒险涉足网贷和卖卵,最后付出惨重代价。


浙江一名大二女生,肚子大得像临产的孕妇,腹水超标,呼吸困难,命悬一线。在医生的逼问下,她才承认是去卖了卵,原因是想买一部苹果手机。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为何家会何伤人》有一句:“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母爱获得太少的孩子,就会执着于母爱载体——一颗糖、一串糖葫芦、一个玩具,最后是手机、笔记本电脑乃至其他。”


父母给予孩子的,不应该只有物质敷衍,更应该有及时到位的教育和呵护。


只有从小被好好爱过的孩子,才能在物质欲望前面,拿捏得好尺寸,守护得住底线。


有昂贵、美好的事物加身,我会满足、愉悦。


没有,我也同样自尊、自爱、不羞、不愧、不气馁。


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滋养!


父母的爱,才是孩子平衡内心物欲的最好利剑和盾牌。



 

- End -


*作者:叶听枫,儿童教育心理学硕士,家庭教育研习者,看书,烹茶,带娃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

姓名
电话
所选校区
省市
所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