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跟你离婚了!
我真的很想离婚,就是舍不得孩子受伤害。
我们或许可以在《克莱默夫妇》,这部41年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找到答案。这部片的男主角叫泰德,他有一个妻子,乔安娜,两人还有一个小儿子。
可回到家,他发现妻子乔安娜已经收拾好了行李,说要离开这个家。
泰德一开始以为,乔安娜只是因为自己下班晚了闹别扭。但是当乔安娜动身要离开时,泰德才感觉到事态很严重。相反,泰德每天赚钱养家,虽然他也为自己忙于工作,对妻子缺少陪伴感到抱歉,但这点事,不至于让妻子离家出走吧?何况她走了,两人5岁的儿子怎么办?乔安娜离开后,泰德怀疑她是被人蛊惑才要离婚,而这个人,就是最近刚离婚的女邻居。
泰德叫来邻居质问,邻居告诉泰德,乔安娜过得很不快乐。泰德始终不愿相信,乔安娜真会离开这个家。她就算不爱自己了,她也爱儿子比利,她怎么可能会丢下儿子就走了呢?乔安娜走了以后,比利很想念她,泰德只有告诉比利,妈妈是出去散散心,很快就回来。平时,儿子是乔安娜全职照顾,家务事也一直是乔安娜在操持,泰德只顾工作,其他什么也不管。
如今给儿子做顿简单的早餐,他几乎快把整个厨房掀翻。但泰德高估自己了,工作上虽然得心应手,可要同时兼顾儿子,他力不从心。结果在一边玩游戏的比利不小心把果汁洒在他的图纸上了。父子俩都满心期待着女主人的归来,然而信中乔安娜只向比利解释了离开的理由。这对于比利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从他出生起都是妈妈在照顾他,他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妈妈说要替自己找些有趣的事做。
比利只觉得是妈妈抛弃了他,为了掩饰自己内心受伤,比利强忍眼泪,表示无所谓。泰德终于认清现实,他将妻子的东西打包收拾干净,为了不让比利睹物思人又陷入伤心。当泰德发现比利偷偷藏着妈妈的照片时,他才知道原来比利把妈妈的离开归咎于自己不乖。
妈妈离开的真正原因是爸爸,是因为爸爸一直想要她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太太,才导致妈妈不快乐而离开。
在这之后,父子俩和解,他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有条不紊。
泰德不再一心扑在工作上,一下班就回家照顾孩子,有工作就在家里加班。他按时送比利上学,出席比利学校的联欢活动,周末带比利去骑自行车。有次比利不小心从高处跌落,差点伤及眼睛,泰德自责不已。日子慢慢回到了正轨,父子俩也习惯了没有乔安娜的生活。好不容易和儿子建立了感情,现在乔安娜又要来夺走这幸福,泰德无法接受。
不幸的是,泰德碰巧在此时被上司辞退,因为他照顾孩子耽误了工作。为了确保能在官司中胜出,泰德不得不低声下气去应聘,接受了一份薪酬大不如前的工作。庭审的日子很快到来,两个曾经相爱的人不得不对簿公堂。
婚后前两年她确实很幸福,但生下比利后,她想出去工作,她也是有学历,有工作经验的人,但每次泰德都不以为然,甚至说她即使找到工作也不够保姆费。而她就在这一天天的生活里抑郁,独自处在反复的痛苦与无助中,于是她选择了最激进的方式——丢下孩子离家出走。现在她接受了心理治疗,有了工作,年薪甚至比泰德还高,她已经有能力和自信可以抚养好孩子。
工作被辞退、事业上倒退、孩子弄伤一只眼……面对律师的“不称职父亲”指控,泰德百口莫辩。一场官司下来,两人狼狈不堪,把自己最难堪最无助的一面暴露在了所有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人面前。泰德不服气,想继续打下去,但他还是放弃了,他不想让儿子在法庭上看到父母互相撕扯的一面,也不想让儿子陷入艰难的抉择中。最后一天,乔安娜没有如约来接走儿子,她哭着告诉泰德:
我来这里接儿子回家,突然意识到这里才是他的家。
他们爱孩子,都在想着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最少受到伤害。影片的结局很温暖,尽管婚姻已经伤痕累累,泰德和乔安娜在离婚时还是把孩子的利益放在了首位,才不至于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
这对于很多夫妻来说,其实不太容易做到,很多时候,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对彼此的伤害。当然,把孩子放到第一位,并不意味着父母不能离婚。当婚姻已经走向无可挽回的破裂时,这时为了孩子仍苦苦维持,这种感情的婚姻对孩子来说,也是伤害。其实为了孩子,离婚也是可以的,就像泰德和乔安娜,他们虽然也曾为孩子的抚养权争得剑拔弩张,但最终他们考虑到了孩子,将离婚带给孩子的伤害降到了最低。*本文作者:小楼,心理学作家,关注家庭心理、女性自我成长,著有书籍《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荣获中国出版协会“百部家庭教育指导读物”奖。和小楼一起学习心理学,解读人心迷局,发掘内在力量,活出美丽通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