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4198
如果你问,“上海顶级富婆圈是什么样子的?”
最近的热播剧《三十而已》可以给你一个很直观的答案。
剧中的上海富婆们,她们住的家是遥不可及的贵族小区,楼层越高房价越贵,面积越大,顶楼是上下三层的复式,整层楼的大落地窗可以直接俯瞰整个黄浦江。
主角顾佳,和老公许幻山一起创业开了家烟花公司,公司规模还算比较大,家境已经很不错了。同样住在这栋豪宅,但因为在12层,被住顶层的富太太认为是“低层”,还是被赤裸裸的“鄙视”了。
而且,她们的聚会不是谁都能来,仿佛拥有一个爱马仕才是聚会的入场券。
参加聚会时,站在C位的富太太拎着的爱马仕喜马拉雅包,价格在200万人民币左右,称之为是“世界上最贵的包”。
下面这个名场面,很露骨地揭示了这个富婆圈子里的鄙视链:
“背不起爱马仕,就别想进来混。”
为了掌握人脉,获取情报,顾佳想要努力挤进她们的圈子。可是没有爱马仕包,在参加聚会时她只能将她最贵的5万块香奈儿包包,小心翼翼的藏在身后。
却还被嘲笑:“还要把包包放在身后,你坐着不挤啊”。
低头一看,原来其他人都把价值上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包,随意地放在凳子边。
回家路上顾佳刷朋友圈发现,7个人的聚会合照,唯独把站在边上的她给裁掉了。连在照片上出现的资格都没有。
为此,顾佳咬咬牙贷款买了个限量的爱马仕后,才拥有了在合照里出现的资格。
这一幕,也让很多人看到现实社会的残酷。
然而,圈子不同,真的不必硬融。
李嘉诚曾说这样告诫过年轻人:“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参加各种各样的聚会。应多花点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多见见你的客户。
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先修炼自己,才能找对圈子。
昨天看了一期《奇葩说》,听到了一个词,“150定律”,也叫邓巴定律,是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提出的。
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用心维护的人脉圈子不能超过150个。即使你费尽劲心力的去维护这些人脉,你的努力依然有90%是无效的。
于是主持人马东问现场嘉宾,谁的微信好友不超过150人。
蔡康永举手了。
大家有点惊讶,但也不奇怪,这确实是蔡康永会干的事。毕竟当时一位参赛选手在节目里问蔡康永,是否能加他微信时,被蔡康永无声地拒绝了。
也许你会很诧异,在娱乐圈以“高情商”著称的蔡康永,竟然只有一百多个朋友?而且他还曾被好友小S爆料私底下是一个十分“冷漠”的人。比如,他从不参加别人的婚礼,不送生日祝福,遇到不想相处的人就赶紧找空隙溜走……
但事实上是,蔡康永的朋友并没有因此减少,因为他总能给予身边人及时的关注与帮助,小S甚至说,她就是这种“冷漠”的受益者。
在蔡康永看来,他的“冷漠”,是用来划分朋友和熟人之间的一道界限。对于界限之外的人,他不介意表现得不近人情一些,相比之下,把时间和空间留给自己和界限之内的朋友,才是他觉得重要的事情。
蔡康永之前也说过,人脉广阔的人,往往不是把人脉当成他们达成目的手段,而是交朋友本身就是一件令他们感到开心的事情。
所以,那些真正会交朋友的人,不会想着去讨好所有人,而是会将精力和时间留给值得的人。
还记得在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里,钱枫也曾吐槽汪涵说,“涵哥微信拉黑了自己”。
结果汪涵却回复说,“我连陈坤范冰冰都删掉了。”
当时有很多观众觉得他说这话太装太假,但汪涵解释说:“朋友圈人数达到一百多时,我就觉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及时清理掉。”
我挺理解这种感觉,好友一多,人就很容易被迫进入一种浪费时间的状态。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无效社交”。
刷个朋友圈,点一通赞,一个小时没了。而且经常被各种各样的群聊天占据时间和内存,还没办法使用群聊置底功能。
最后的结果是,要么是999+的内容从来没点开看过,要么是一整天时间,看微信群里不熟悉的人侃侃而谈。
而这些内容,实际上跟自己半点关系都没有,翻着翻着,你的时间和注意力,就毫不留情地被白白浪费掉。
那么,究竟要如何来分辨无效社交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这种社交,会不会给你带来负面的能量?
这种社交,对你的生活和工作有没有帮助?
这种社交,是否带有“情分”绑架的色彩?
这种社交,是不是都是流于形式的点赞之交?
……
在弄清楚之后,我们有三个方法让自己独立于无效社交之外。
这种第一,为生活做减法
互联网时代,人们更渴望有温度的社交。
随着无效社交的蔓延,以90后、00后为主的年轻人发起了社交“断舍离”运动,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线上:拒绝尬聊、拒绝混“圈”、屏蔽杠精、清理僵尸友……
线下:远离那些三观不同却还要强装欢笑、没事寒暄的朋友,停止费心讨好和谄媚所谓“老大”的愚蠢行为。
长大了就是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记住,处在核心社交圈的人,宁缺毋滥。
第二,学会和自己独处
当我们对无效社交断舍离,就有了更多的独处时间, 这并不是一件值得“伤心”的事。按照自己的节奏,步调可以随意调整,重要的是求得一份内心的安逸。
有人说,当我们专注某事的时候,内心容易进入平静的状态,远离了浮躁,整个人会充盈着满足和快乐。
这样的独处可以让我们自由遐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提升认知,深度思考重要的问题,规划更好未来的生活,把时间花在为数不多的真正在乎的人和事上面。
第三,提升自己的价值
比如有些人认为,现在是什么样这辈子就是什么样子了。实际上,学无止境,只要善于学习,就能改变处境。
简而言之,掌握更多本领,提升你的价值,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学习、书籍带给人的不只是知识储备上的量变,经过时间的打磨,更能帮人们完成内在的质变。独处的时光中可以去阅读、备考,甚至是可以重新进入校园学习。想要认识更多优秀的人,首先应该提升的是自己的层次。
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外语好的人可以学习第二语言,计算机能力强的人可以准备计算机考试证书……
总之,与其花时间在无效社交上,不如有针对性地计划一个学习方向与目标,并一步步努力达成。
所谓“优秀的人都喜欢和优秀的人相处”,提升价值后的你,也会收到一笔无形的财富,给予你人生极大的益处。
我曾看到在《请停止无效社交》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你忙于交际,频于应付,鸡同鸭讲的尴尬无处不在。你为了别人的欢笑而奔波,又为了别人的肯定而牺牲自我,你的人生仿佛都不是你的。
其实,你根本不是在社交,而是无谓地蹉跎光阴。”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社交的本质也正是应该从自己出发。
是时候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无聊的琐事了。
有时间,去做喜欢的事业、和谈得来的人交往吧。
-End-
* 作者简介:NightCaroline,签约20家大型公众号,写有多篇10万+爆文多个大号转载。德瑞姆心理学院(ID:deruimuxl)首发,转载请申请授权。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