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3958
吴莉萨今年45岁。前25年她绝对是个人见人爱的乖乖女。
听名字就知道,莉萨的父母,懂些英文。唯一的宝贝女儿的中文名都带着英文味儿。
莉萨从小是大家眼里羡慕的“别人家”孩子,而她父母呢,也是大家羡慕的“别人父母”。
因为她有一个好爸爸。
莉萨的爸爸是一家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老总。有权有钱有资源。在公司是权威,在家里也是说一不二。
读书时,吴爸爸对莉萨的要求是学好英文,他希望女儿以后出国读书。
爸爸请了当地最好的英语老师给她补课。
那个年代,补课并不盛行。为了请那位名师,吴爸爸专门订了最有名的世纪饭店,请老师见面。
那顿饭花了3000多元。那时,可是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啊!
吴爸爸还送女儿去学钢琴,请了本地最好的钢琴老师教她。
女儿也算争气,一路读书,后来去了澳大利亚留学。
临出国之前,吴妈妈嘱咐莉萨,暂时不要交男朋友,因为以后还要回国工作。回来后,爸妈会给你找个好男人。
妈妈说:“乖,只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你会大部分人过得幸福。”
莉萨对此,也深信不疑。
莉萨毕业回国那年正好25岁。
爸爸把工作给她安排好了,就在自己的公司里,负责一个新部门。
一天,爸爸妈妈找女儿谈话,说:“姑娘,你现在大了,也该谈朋友了。爸妈给你物色了一个不错的男孩儿,你们先接触认识认识。”
在父母的介绍之下。莉萨认识了陈诚。一个长得高高大大帅气的男生。
虽然这个在英国读书回来的小伙子,出身农村,但做人处事,很大方,有魄力,长得也是一表人才。深得父母的喜欢。
就这样,莉萨和陈诚两个人开始谈朋友了。
两人谈得挺对眼,莉萨也挺喜欢这个细腻成熟的男孩儿。
莉萨的父母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如果不是那件事,后面的情节应该平顺而幸福。
莉萨的父亲想把这个小伙子调到自己身边工作,甚至想把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查陈诚档案时,竟然无意中发现,这男孩儿很多信息是假的,除了老家是农村的以外,其它都是假的,学历是本科,并没有留学经历。还有一段工作经历也是假的。
莉萨父母大吃一惊,赶紧跟女儿说:“不能和陈诚交往了。这个人有问题。是个骗子。”
从没谈过恋爱的莉萨,此时正在热恋中。
感情这个事儿,不是物品,哪能说拿走就能拿走了呢。
再说,前面是受父母之命谈的,你现在说不让谈就不谈了?
情到深处,心不由己。
男孩儿也和她解释了自己为何编造假经历的原因,他说,对于一个穷小子来说,进入这样的公司比登天还难。
当初用假学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找工作,并非想欺骗她家人。
姑娘心里已经原谅了陈诚,而不想原谅陈诚的是莉萨的父母。
莉萨左右为难,既不想违抗父母,又放不下陈诚。两人的关系从地上转到了地下。
陈诚因此事丢掉了工作。
离职后的陈诚,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莉萨一边假装和陈诚分手了,一边暗地里帮陈诚找关系,提供资助,甚至把自己的车也借给陈诚开。
当初撮合两人的莉萨父母,如今想棒打鸳鸯,无奈却拆不开了。这一折腾就是4年。
这边,陈诚也在努力。
几次去找莉萨父母登门道歉,莉萨父母闭门不见。还让他不要再来骚扰莉萨。
后来,陈诚又请自己的父母前去提亲。
第一次,莉萨的父母门都不肯开。莉萨在家哭了好几天。
第二次,陈诚的父母又去了,莉萨的父母很冷淡,送客时,还把陈诚父母带的礼物塞出了门外。
第三次,颇具戏剧性。这一次是莉萨主动和父母提的,说自己怀孕了,孩子的爸爸是陈诚。
父母傻眼,想想女儿虚岁已经30岁,老这么拖着也不是回事。自己也要退休了,无奈只好同意。
陈诚的父母这才正式来提亲。
这次陈诚的父母是昂首挺胸进的吴家的门。
毕竟,此时的陈诚已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老板,不再是一个等着丈人赏饭的穷小子了,再说,吴莉萨肚子里的孩子,可是姓陈呢。
那场面多尴尬,只有莉萨父母心里清楚。
婚后,小两口移民去了澳大利亚。
并在澳洲贷款买了车子和房子。紧接着,莉萨要待产了。
莉萨想让自己已退休的妈妈来帮自己带孩子。陈诚想让自己农村的父母来帮忙。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让双方的父母都来。
莉萨的父亲此时临近退休,工作不多,便请了假和妻子一起到澳洲照顾临产的女儿。那边,陈诚的父母也被接来,说是照顾自己的亲孙。
孩子还没生呢,双方的父母就再次闹翻。还发生了陈诚推搡老丈人的闹剧。
在吵吵闹闹中,莉萨生下了女儿。
可能因为大家的心思都不在孩子身上,真正需要照顾的莉萨无比心烦意乱,分娩时,孩子窒息时间过长,生出来时,险些没命。
好不容易抢救过来,却落下了反应迟钝的后遗症。
婚前种下了恶因,婚后品尝的自然也是苦果。
双方家长实在合不来,最后只好安排轮流去照顾。
无奈孩子的复健费用,在澳洲非常高。
陈诚移民后,也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两人商量着,要么把孩子送回国带。
陈诚说:“我在澳洲的公司刚刚起步。离不开人,把孩子送到我乡下的父母那里养就是了。”
莉萨不同意,乡下的老人家怎么懂得照顾一个有点儿毛病的孩子呢?康复的黄金期,不全耽搁了吗?
最后,莉萨把孩子带给自己的父母养。
每当提到这事儿,莉萨的父母都指责陈诚的不负责任。
事实是,小两口在澳洲还无法自食其力。就连买房的贷款,也还不出。
陈诚说自己确实没钱,让莉萨想想办法,莉萨哪里有什么办法,只好张口找自己爸妈要呗。
澳洲的房贷和我们国内不一样,是每周还一次贷款。
于是,每周伸手找父母要钱时,就是互相抱怨吵架的时候。
吵架吵多了,感情也渐渐没了温度。
莉萨的父亲退休后,一想到孩子还有很大的经济压力,不得不借由以前的关系,继续做些事。而,那个有点儿残疾的孩子,则交由莉萨的妈妈带。
父母出钱出力还被抱怨,一家人怨气冲天。
有一次,莉萨找妈妈要钱,妈妈忍不住又奚落她,当年不听话,陈诚就是不负责任的人,否则,怎么会弄成现在这个样子?两人都奔四的人啦,还要退休的父母接济等等。
莉萨赌气说:“现在了,你们还说这些,当初他也是你们介绍给我认识的。现在孩子都有了,你还念叨这些,是要让我离婚吗?”
那边莉萨的妈妈也说:“你要离,我肯定不反对。”
莉萨妈妈本以为莉萨说说就过去了。
没想到,莉萨真把婚离了。房子车子都给了老公。莉萨一个人回了国。
其实,还有些其它因素,莉萨并没给爸妈说。
陈诚在和莉萨谈朋友过程中,莉萨在车里发现过好几次女性的长头发或者纸巾等小物件。每次都被陈诚巧妙的解释化解过去。
无奈,那时家长越要她分,她越不想离开陈诚。
婚后,陈诚也没那么老实,手机里经常有异性发来的暧昧信息。
再加上,两人在澳洲过得极不愉快。
妈妈这么一说,莉萨就真动了离婚念头。
此时的莉萨已40岁出头了,靠爸爸的关系重新回到以前公司继续工作。父母继续给她带孩子。
自从回国后,莉萨就不大和父母说话。
父母一说什么,她就会说:“是你们让我离婚的!”
用父母的话说,莉萨回家了,却不再是以前的莉萨。
莉萨经常晚上不回家,甚至身上有烟味,酒味,父母也不敢多问。
如今5年了,莉萨还是一个人。
夜深人静的时候,莉萨靠在窗台上,夹着一支烟,望着窗外的月光。
想起小时候,妈妈常说的那句话:“乖,只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你会过得比大部分人幸福的。”
莉萨想到自己的女儿,那样的孩子倒是很听话,可是她幸福吗?不知道。
这个故事是从一个朋友那里听来的。结尾令人唏嘘,原本一手好牌,怎么竟然被打得七零八落呢?
说她妈宝女吧?也不完全是。
一个孩子在本该叛逆的时期,却选择了听话。
一双父母,在本该让孩子自己探索的时期,却选择了干涉。最终毁了孩子的人生,也落得一世的埋怨。
小孩子听话,父母觉得是好事儿;而一个成年人,凡事儿还听父母的。意味着什么呢?
一种是没有自我;
另一种,是父母缺乏边界,干涉孩子。
十几岁叛逆的孩子,顶多是折腾几年。而三十、四十岁才叛逆的孩子,一不留神儿,毁的可能是一辈子。
*作者:王语华,微信公号:语华育娃,ID:shuangbaojj,育儿从来都不是教育孩子和培育孩子,而是修行父母,度自己。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