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丨精神分析理论谈及的分裂

我在学习精神分析理论时,经常读一些英文的书,就会发现对应“分裂”的英语词汇是不同的,经常引起混淆。于是我就尝试着做了一些汇总和区分。现在把我理解的关于精神分析理论中出现的“分裂”术语及其相关理论流派,和大家做个分享和讨论,欢迎大家做进一步的探讨。





Schizoid vs Splitting,

都翻译成分裂,有什么不同?


精神分析理论中“分裂”是个经常出现的术语。精神分析理论书籍和文献(英文版)中会有schizoid和splitting两个词,都是分裂的意思。那么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schizoid是精神分裂的分裂,分裂的状态主要是由恐惧引发的,它给人的感觉是,身体在那里但精神却不在,情感无法触及。其感觉/情绪是中断的,关闭的,不可触及的,分开的,奇怪的,失焦和不真实的;其有效心理活动消失在了一个隐蔽的内部世界。当分裂的状态出现时,个体的意识自我表现为在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假死状态,似乎两个世界没有真实的关系,它启动了一个情感和冲动的停顿。

splitting是梅勒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 1946年)讲早期防御机制时提出的分裂术语,婴儿在潜意识幻想中将客体分裂为好客体和坏客体。克莱因提出偏执分裂心位时用的是Schizoid这个词,但在解释时指出了它是作为防御机制的分裂(splitting)。那么作为防御机制的分裂是什么呢?南希·麦克威廉斯在讲述初级/原始的防御过程时指出,自我的分裂(splitting of ego),通常被简单称之为“分裂”,是描述处于语言前期的婴儿(还无法分清楚养育者的好坏品质及其好坏体验之前的婴儿)所衍生的一种人际交往的强大过程。我们观察到2岁孩子有组织知觉的需要(把他们眼里的世界分成好和坏的不同组)。这种倾向,以及对大和小(成人和小孩)的不同感觉,是儿童最初级的组织体验方式之一。在儿童获得客体恒常性感知觉之前,儿童无法接受矛盾的存在,因为矛盾是对一个恒常物体的两个相反感觉。在儿童的世界里,他只能接受一种物体状态:好的,或者坏的。作为原始防御机制的分裂就像婴儿的这种幻想/想象的样子。


分裂是非常有效的减轻焦虑和保持自尊的防御机制。当然,分裂总是伴随着扭曲的危险。临床上,分裂可能表现为某人具有的明显矛盾态度,认为其对立面是完全分离的。例如,一个患有边缘人格障碍的女人对其治疗师的体验是“全是好的”,相对于那些坏的(漠不关心、充满敌意、愚蠢的官僚主义的)治疗师来说。再比如,治疗师会突然成为来访者的毫不掩饰的愤怒目标,因为治疗师被看作是邪恶的,疏忽的,无能的治疗师。因为来访者发现自己的观点和治疗师不一致,这种情况下,来访者使用分裂的防御机制把曾经那么好的治疗师变成(想象成)一个非常坏的人。


南希·麦克威廉斯在对splitting of ego解释时特别说明,这个术语这样使用可能有些词不达意:一个人不能在完整自我形成之前就有自我的分裂。当我们把分裂称为一种防御时,是在说这个人的自我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完整整合,然后在压力下分裂。或许我们应该给它找个更准确的术语,比如叫前发展阶段的防御。体现出它是出现在个体的客体恒常性之前,完整自我形成之前的一种分裂。




分裂,水平分裂和垂直分裂,又是怎么回事?


分裂(Schizoid),通常是指精神分裂的分裂,是一个精神病学的术语;而水平分裂和垂直分裂是科胡特提出的概念。

 

垂直分裂和水平分裂是不同的部分,不是线性的。水平分裂类似于弗洛伊德最早提出来的经由潜抑障壁压抑着的无意识的部分,参照弗洛伊德的地形学说,是水平,类似压抑的;而垂直分裂的概念源于弗洛伊德在1927年在文章《恋物癖》提及的概念,即个体知道它是自己的一部分,又好像不知道是自己的一部分。这部分不是在潜意识-意识的结构范畴中的,像是分裂开来的。后来科胡特又发展出了垂直分裂的概念,类似于但又不同于隔离的防御机制


根据科胡特的理论对垂直分裂的形成,首先有一个压抑过程(水平分裂):个体真实自我的欲望部分先是被压抑,比如某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常受到主要养育者的不断打击和否定,比如已经考了很高分数了,父母还问怎么没考满分?!如果这种模式(高要求/否定和斥责)一直持续,这个人就会深深压抑自己的被肯定欲望,开始变得失去生命活力,显得比较内向,比较自卑。这时个体活力降低,但还没严重到人格层面分裂的程度,个体还没有失去对自己的真实/现实感知。但是当压抑过程(水平分裂)不断持续且越来越严重时,个体就会出现人格分裂(垂直分裂)。 


水平分裂与垂直分裂并非哪个更原始一些,各有不同的维度。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一般多是从先部分的整合垂直分裂,然后触及水平分裂,然后再回到对垂直分裂的整合,这是循环往复的治愈过程。




分裂样 vs 分裂型?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一书中了分裂样(schizoid)分裂型(schizotypal)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是指从社会关系中拆分开的一种模式,伴随情感表达范围有局限性;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亲近关系急性不适的一种模式,伴随认知和感知扭曲和古怪行为。


图6.jpg


那么这两者的区别是怎样的呢?分裂样人格障碍主要点是:这个人的社会关系脱离,其情感表达被局限在某个范围内;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点是:这个人的亲近关系中有严重不舒服感,其认知和感知扭曲,并且有古怪行为。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人表现为更离群索居,行为怪异,寻求心理咨询的可能性更小。


最后,当我们在阅读翻译过来的精神分析理论书籍时,读到分裂这个词语时,它可能与不同的细分理论体系相关,分裂这个词原有的理论和词语内涵,很容易混乱。后续,我可能会翻译南希一篇关于分裂的心理动力的文章,尝试更深入的学习这个主题。欢迎大家关注。

感谢

感谢CAPA会员王东,蓝薇,杨湛德,王志善和王瑞娟等咨询师在我上述学习和讨论中的分享!


作者简介


1590754529713129.png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

姓名
电话
所选校区
省市
所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