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63263
· 01 ·
这几天,一件骇人听闻的案件,要庭审了。
这就是1.7泰国杀妻案。
而更令人心寒的是,此时距离女子生产,才刚过去3个月。
孩子还嗷嗷待哺,妻子还憧憬着美好的家庭生活,丈夫的恶念,却生生斩断了这一切。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丈夫对刚生产完的妻子,犯下这样不可饶恕的罪行?
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
据小莉的父亲说,直到小莉去世,他们才发现,原来结婚证是假的。
女儿因为做生意,经常往返泰国,认识了卢某。
一开始,卢某对小莉很好,虽然没有什么钱,但是出手大方,又比较细腻,很快俘获了小莉的心。
可是时间长了大家发现,卢某只是表面大方,并没有稳定的工作和职业,并且他在婚后一直在骗取小莉和她亲友们的钱,有四五百万泰铢,从来都没有还过。
卢某经常假借帮小莉的亲戚们代购,帮买机票去泰国玩的手段,陆陆续续骗了亲友们很多钱。
小莉做服装生意,从国内寄到泰国的货款,也被卢某收入囊中。
这些钱的去向,究竟是还了赌博欠的款,还是被他挥霍一空,没有人知道。
而小莉这趟去泰国,原本是准备找丈夫要回这些钱。
却没想到,这一去就没能回来。
本以为找到一个人,奔向的是幸福,没想到,却是深渊。
这样惨烈的案件,又何尝是少数?
同样发生在泰国,震惊全国的案件,就有2018年天津男子“杀妻骗保案”。
杀人凶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软饭男,结婚后就辞掉了工作,坐吃山空,却每月打赏数万元给主播,还有开房记录,疑似出轨。直到花光了钱,他打起了妻子的主意,将她残忍杀害。
还有2019年的杀妻案,一男子将怀孕的妻子推下34米悬崖,他基本没有干过正经工作,在外欠下数百万债务,主要在赌博和游戏里度日。
他的钱哪里来?理所当然向妻子伸手。当妻子表示拒绝,他决定杀妻,独吞对方的财产。
而最骇人听闻的,莫过于今年杭州许某某杀妻案。
在杀害妻子之后,他还把妻子分尸抛进化粪池,对着镜头,竟然还能镇定自若地演戏,甚至不断给妻子泼脏水,用心险恶。
这4起杀妻案,并不是个例,在今年上半年的新闻中,屡屡出现,而在百度搜索“杀妻”,得到的相关结果也有惊人的80200000个。
为什么,此类的恶性杀妻案件越来越多?
我们如何有效避免这种可怕情况的发生?
今天的文章,想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路,那就是,在择偶方面,我们该如何避开那些“危险”的信号呢?
· 02 ·
· 03 ·
写了这么多,当然不是说,贫穷的男人不能嫁。
其实很多女性不是害怕男人的贫穷,而是害怕由于这种穷而带来的恶,让自己的一生都陷入痛苦的深渊。
如果她和这样一个男性在一起,他只是暂时贫穷,但是浑身充满朝气,对未来有自己清晰的规划,不愤世嫉俗怨天怨地,那么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我认为对于结婚,钱很重要,人更重要。毕竟你是和这个人过一辈子,不是和钱过一辈子,比起钱,我更希望你能够看清这个人。
希望女孩们都能够多思考以下几点:
1、在择偶时,父母一般都会对对方的学历或工作有一定的要求,对于游手好闲没有正当工作的人,坚决反对。
可能很多人觉得他们现实,其实这里面也有他们的一番道理。
经济建设决定上层基础,贫穷夫妻百事哀,结婚不一定要对方大富大贵,但一定的基础保障一定要有。
而父母的这种硬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会让你远离因为穷而散发出恶的事情。
越长大越发现,父母有些考量,真的有他们的深思熟虑。
2、看一个人的时候,不能仅看对方对你好的时候有多好,而是也要看对方坏的时候能够对你有多坏。
这就是“下限理论”,因为你和一个人相处的时候,就是和他的下限在相处。
多想想他在坏的时候,是如何对待你的,那么结婚之后,这样的场景会经常重复。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极度生气的情况下,他对你都是克制的,那么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会多很多安全感。
3、真正反映一个男人的,是他的圈子。
我建议女性在结婚之前,多走进男性的圈子。因为喜好,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底色。
如果他的圈子都是一些好吃懒做,吃喝嫖赌,不学无术的人,那就请快速远离,相信我,多年后再看你会觉得这个决定无比正确。
4、努力提升自己,婚嫁市场讲究的确实是门当户对。
有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是,如果你是基层女性,相对应的,你择偶的范围,也是基层男性,而你遇到劣质伴侣的可能性远远高于高中层男性。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提升自己,到更高一个层级的男性里面去寻找,你要相信,你理想的结婚伴侣一定存在,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婚姻永远都是选择大于努力,一个人再努力,另外一个人起着反作用力也是徒劳,因为你永远填不满一颗贫瘠的心,永远暖不热一颗充满恶的心灵。
人生路漫漫,一定要擦亮眼睛。不可匆忙进入一段婚姻,弄得遍体鳞伤。
要相信,能遇上对的人,那么等一等,也没关系。
-End-
*本文作者:桌子先生,著有畅销书《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等。三观比五官 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