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3120
问题:
孩子初三了,明年就要中考,但是看她平时的学习状态是一点也不着急,问她有什么打算也不知道,有什么计划也说不知道,之前就是玩手机,现在时间管控了,就看小说。
作业也是不认真,在班级里排名都快垫底了,小学成绩挺好的,初二课程难起来以后,也不知道怎么就感觉有点厌学了。
我们家长是着急得很,怎么才能把她拉回来?让她知道现在学习的重要?
彭园芬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儿童青少年学业问题、人际关系、情绪问题、个性发展;成人情感婚姻困惑、亲子关系、原生家庭、职场困惑、自我成长
心理咨询从业5年,累计咨询经验1000小时以上
“
1
此消彼长
有句俗话“皇帝不急太监急”,当家长比孩子还着急他的学习时,孩子就会觉得学习好像变成家长的事,并不是自己的事,所以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下降了。
家长们也许要问了:自己的孩子,能不着急吗?确实如此,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里,父母为孩子辛苦付出,自然也对孩子寄予厚望。
过去的时代,孩子的学习确实也就是父母的事,常常是子承父业,而现在的时代已经不一样,家长们需要重新调整心态。
可以督促孩子,可以为孩子提供和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但是一定要把学习归还给孩子,家长不能越祖代庖。
当家长心态没那么着急的时候,动力自然就会流转回孩子身上,孩子才可能真正去审视和思考学习对他的重要性。
“
2
因势利导
把学习归还给孩子,并不意味着家长什么也做不了。在怎么启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方面,家长还是有很多可为之处。从孩子的兴趣爱好着手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自然会积极主动。
家长提到“孩子爱看小说”,爱看书本身就是热爱学习的一种表现。
家长可以具体和孩子探讨一下,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小说?这些小说什么地方吸引到孩子?孩子有想过自己也写小说吗?
诸如此类,鼓励和支持孩子正当的兴趣爱好。允许孩子有更多时间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由兴趣慢慢形成一个目标,对于学习的意义有不一样的认识,那他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了。
“
3
风物长宜放眼量
有时候,家长进行了调整,发现孩子还是学习不好或不想学,这时要学会接受孩子的状态。家长们回首自己的一生,会发现,有时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和阶段,但在人生并未起到多重要的影响,而有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一时学习的好与坏,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家长内心相信自己的孩子有他自我实现的能力和途径,这才是孩子动力的真正来源。
-End-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