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2147
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育儿专家珍妮·艾里姆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和刻意感动。
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以身作则会比讲道理更管用。
如果做一项关于“你在什么时候最讨厌父母”的相关问卷调查,想必会有很多孩子异口同声,都纷纷指向大人的唠叨时刻。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超限效应”,大概讲的就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听教堂里的牧师演讲,从开始的主动捐款,到最后放弃捐款的故事。因牧师讲的东西过于啰嗦,以至于马克.吐温产生了逆反心理。
简而言之,便是话说的越多,其说服力就会大打折扣。
反观现实生活中,也有着不少“超限父母”的存在。孩子犯了错,父母往往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批评,使孩子产生内疚、厌烦,乃至逆反的心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家长越是唠叨吼叫,孩子的表现就越是糟糕。
有不少家长埋怨道:“你看你们家孩子真听话,我们家孩子真是太不省心了,事事都对着干。”
但孩子的言语行为往往是通过父母的影响而来的,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不听话,是否应该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呢?
大人和孩子的内心世界难免会有一道隔阂。正如《小欢喜》里的刘静所说那样:
我们想的是健康,可他们想的就是好吃;我们想的是保暖,可他们想的就是好看。
父母和孩子之间仿佛是有时差的,他们永远想的不是一个点。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塔.梅瑞宾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就像孩子做了好事有进步,我们往往会称赞和鼓励;孩子做了坏事犯了错,我们往往会把想法写在脸上,告诫孩子。而一些刺耳的言语和呆板的表情,只会无形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
中国漫画家几米曾说: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因为伤痕是可以看见的,而责骂带来的伤口则是无形的。仙人掌的刺伤是一时的,而无形的责骂,却是永恒的。
俗话说,伤树不伤皮,伤人不伤心。孩子的自尊心是稚嫩的,而不适当的批评只会伤害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犯错在所难免,如何批评是一门高深学问,是对双亲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考验。
如果我们平时把唠叨、责骂转变成智慧的语言和行为,这种有意义的批评,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
那么,如何巧妙的批评孩子呢?
著名育儿专家珍妮·艾里姆曾说:
孩子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夸夸其谈的言传,而是润物细无声的环境影响,和身体力行的身教。
父母的行动,远远胜于千百个大道理。
想要孩子变成什么人,我们自己先要变成那样的人;
想要孩子有礼貌,我们就要先做有礼貌的父母;
想要孩子爱读书,我们就要先做爱阅读的父母;
想要孩子爱运动,我们就需要先自己跑上运动场。
想必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只是真正做起来的确很难。想告诉大家的是,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而好的沟通教育方式,或许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礼物。如果现在还读不懂孩子,日后就更难读懂了。趁着清明假期,尽量和自己的孩子多多沟通吧。
本文转载自育儿微信公众号“星猫快乐汇”(ID:xingmaokuailehui):一个专注父母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公众号,星猫快乐汇愿做更多家庭的高质量陪伴者,与父母倾听孩子的心声,陪父母走进孩子的世界,给孩子更丰富的成长体验。转载请联系“星猫快乐汇”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