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瑞姆家庭教育: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

“不要怪我唠叨,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一个人怎么生活呀?”
“你现在天天想着玩,以后有的是你受罪的时候”
......
不知道这样的话语伴随着多少孩子的成长。
至少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此类的言论不绝于耳。家长总是说着“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来说教、干涉、控制我的生活。
我很反感与我的父亲进行深度的交流,因为无论聊什么话题,他总能聊到我的学习工作、我的未来,甚至我的感情生活。
当我明确表达他这样的行为会给我带来压力后,他却理直气壮地说“你还小,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我这是为了你好!”
但是,我早就已经成年了。

一、家长为什么会干涉孩子的行为?
很多家长都试图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期望去做事情,动不动就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进行说教。
感动了自己,压力了孩子。

1687685849532796.png



《被讨厌的勇气》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为什么会去干涉别人呢?
其背后实际上也是一种纵向关系。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
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这是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
在父母的潜意识中,他们比孩子高一等,和孩子是上下级(纵向关系),并不是他们挂在口头的平等关系(横向关系)
我父亲每次找我聊天时,都会强调“我们就当作朋友两个谈谈心”。
但是聊到最后,他总会用他的经验对我进行说教。高高在上,无法接近。


1687685934148585.png


他常常说:“你在我眼中永远是小孩子,做父亲的哪能不担心自己的孩子呢?”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课题分离
即在人际关系中,将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分开来看待,不去妄加干涉别人的问题,同时也不让别人妄加干涉自己的问题。
比如:工作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而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干涉孩子工作的选择,就是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

二、从课题分离的角度,如何与孩子相处呢?
首先想象一下,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在日常相处时,你出现他们理解或者无法接受的事情或行为时,他们会不会强加干涉?
然后,再将孩子放在与朋友一样的位置,他们做了你无法理解的事情,你会不会妄加干涉,企图他们按照你的想法行事?
相信你回答了上面的两个问题之后,已经发现了自己与孩子之间存在的问题。
那么希望下面的几个小建议可以帮助你做好课题分离,与孩子平等相处。


1687685968591243.png


1.控制二分法
课题分离不是让你对孩子完全放任不管,它需要控制我们能控制的,孩子需要我们控制的事情。对于我们不能控制的并且孩子不需要我们进行干涉的事情,放弃控制。
比如,孩子喜欢吃薯片炸鸡之类的垃圾食品,我们都知道吃多对身体不好,但是我们控制不了他们想吃的欲望。
管的太紧,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避开家长偷偷吃。
我们应该做的是,平时给孩子多样化的健康零食。多看关于饮食健康的绘本书籍,引导孩子树立垃圾食品有害健康的观念。
也可以和孩子达成约定,当孩子完成什么样的活动后,可以允许他选择吃一次。
2.增加课题分离意识
当与孩子出现矛盾时,先问问自己“这件事情严重吗?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哪些后果是需要我来承担的呢?”
如果是无伤大雅的小矛盾,孩子不清楚这样做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那就不要去干涉他的选择。
让他自己去经历一次,不经过实践得到的经验对孩子而言都是纸上谈兵。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从旁协助,利用我们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
而如果是会产生严重后果的事情,先和孩子认真的分析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确保孩子能够理解自己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让他自己选择。
家长的课题就是帮助孩子分析利弊,力所能及的为他们的选择提供帮助。
也许有时会因为孩子的选择产生烦恼,那么接下来解决自己的烦恼情绪也是自己的课题。


3.换命令为建议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你的命令会给他们带来明确的行动目标。
但同时,也被禁锢了思想。
就像乐高会有模型图,但模型图只是一个参考,我们不一定需要完全按照图示的样子去拼建。
幼儿的思想就像空白的模型图一样,家长的命令给了他们固定的模板,这其实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我们可以给孩子建议,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去拼乐高,但除了拼成汽车外还可以拼成其他的东西。
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使用命令的语气会让他们感到自己不被尊重。
这时的他们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命令的口吻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就算孩子本来想做的事情,但由于家长的命令,就不愿意去做。
因为这样会让一件原本是自己主动要做的事情,变成服从命令去做的事情。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你必须”换成“可以吗”、“好不好”等建议的语气。
通过委婉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1687686060340993.png


最后
课题分离,是在知道孩子状态之下,尊重和保护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选择有担当。
父母的爱应该是包容、支持、信任。
打着“这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对孩子过度干涉,是控制,不是爱。
如果自己找不到正确爱孩子的方式,可以去看一看《爱的艺术》,跟着心理学家弗洛姆去学习如何正确地去爱。
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学会与孩子交往,创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明白,人的独特性在于他的思想是独一无二的,自成一片宇宙,复杂而迷人。如果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得到的只能是没有自我的傀儡。

今天为大家推荐 岳晓东博士的——《好家长应该怎样“爱孩子”》现学现用,通过课程,你可以给孩子更优质的陪伴,融洽亲子关系。

立即报名

1687686150305817.png




微信扫码关注“德瑞姆心理”公众号

姓名
电话
所选校区
省市
所选课程